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步步为营:运用变异理论指导教学操作步骤

发布时间:2017-10-11 20:38

  本文关键词:步步为营:运用变异理论指导教学操作步骤


  更多相关文章: 变异理论 课堂教学 概念教学


【摘要】:选择某种理论并且期望藉此改进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通行的做法是借助培训令教师接受这种理论。培训是否能够满足实现期望的需求?如果在培训的基础之上提出更为具体的指导,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课题《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践研究》中,项目组对此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包括五个环节的操作性步骤,并且在课题中加以尝试,帮助教师更为具体地理解和掌握变异理论,从而更为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教学。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关键词】变异理论 课堂教学 概念教学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资助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为什么提出“步骤”依靠先进的、科学的理论,能够合理地引领和提升实践,这是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领域长久以来奉为圭臬的命题。然而,在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结果并非总能令人满意。一个原因,大约在于“先进、科学”的理论未必名副其实;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引领、提升本身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泠沅;黄荣金;费兰伦斯·马顿;;变式教学: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军;“自我中心困境”与认识论的阿基米德点[J];北方论丛;2000年02期

2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唐玉斌;;论非单调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夏斌;证据概念的重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峻,孙维浠;归纳问题与罗素的辩护[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蓉晖;刘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刘苑;漫议道德信仰[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8 李子运;;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洪晓楠,于成学;论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晓雷;贾举;;略论大众传媒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三个维度——基于接受分析的社会认知论观照[J];东南传播;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安琪;;“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策;;“事实”概念的认知与逻辑重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时超;我国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小燕;高校人力资源模糊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陶泽;高校广场边缘空间人性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丽娟;语文新教材在农村小学施教中的适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矫凤珍;强化概念教学 促进思维发展——数学教学点滴谈[J];教育探索;1997年03期

2 戴晓菊;;浅论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数学概念课堂教学[J];浙江教育技术;2010年04期

3 郑品元;概念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J];青海教育;1994年Z2期

4 匡斌权;;从“教学概念”到“概念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探求[J];硅谷;2008年17期

5 邱伯勋;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1989年02期

6 刘立祥;;人体语言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7 张舒予;谈电视教学主讲教师的形象塑造[J];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02期

8 侯绪国,孙家海;课堂教学效率测量的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1期

9 张国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两史一情”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10 沈正元;乐学 活学 会学——课堂教学谈片[J];陕西教育;199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特级教师 金哲民;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N];东方城乡报;2008年

7 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谨防几个误区[N];黄冈日报;2009年

8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明冰洁;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14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14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