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德育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德育中的作用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涌现出以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这些先哲们提出的深刻思想对当今的德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即儒家思想中"仁、义、礼"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外在修养,墨家重视科技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老子思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诸子百家思想 德育 作用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晓燕;;墨家科技思想兴衰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2 肖磊;孟小月;;浅析法家伦理的现代意义[J];传承;2012年06期
3 杨宏潮;;法家的人性观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2012年33期
4 吴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墨子“和”思想的内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顾晓燕;;墨家科技思想兴衰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张仁明;;《墨经分类译注》质疑举要[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4 李姗姗;漆国江;;孔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张仁明;;《墨经》疑难字研究之一——兼及《汉语大字典》编纂疏漏[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6 徐晓敏;墨学初兴探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马庆玲;徐长忠;;墨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兼与儒家、法家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8 高云伟;;“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牛汝辰;朱杰;;墨家与先秦测绘[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10 管萍;;墨家思想对武“士”阶层演变的影响[J];沧桑;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广民;墨子思想及文艺观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艳艳;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军;荣US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晓强;《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彩云;中学语文《论语》教学内容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琴玲;法家伦理思想探微[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进;;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卢艳兰,张在喜;试论孔子德育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花文凤;;论孔子对和谐人格的培养——兼议对当今人格培养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4 庞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晓芳,郑静;美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01期
6 孙哲;;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7 姜春舟;试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作用[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曹勇;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9 丁明国;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办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卢世林;;德育是一种先进性教育——对德育本源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郭立双;;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3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5 沈彪;宋建平;;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殷洪涛;;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孙惠;;浅析“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8 王秀林;;德育——塑造灵魂的工程[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陈辽;;德育要落实:养成良好习惯——纪念叶圣陶诞辰110周年[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石月;;中国早期的神学留学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市德胜小学校长 谢玲玲;我心中的理想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杨赞青;十年浇开“德育花”[N];韶关日报;2009年
3 朱建华 韩凤英;德育是关键[N];工人日报;2001年
4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7 杭州高级中学 葛锦发;德育是真实和有用的[N];浙江日报;2003年
8 记者 商中尧;青少年德育要常态化[N];苏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钊谦 何超群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德育花开香满园[N];绍兴日报;2010年
10 赵霞;发挥课堂学科育人的功能[N];济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昆;人本德育的唯物史观向度[D];苏州大学;2013年
2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3 尚靖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7 张敏;学校制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波;德育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3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3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