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亲子沟通质量与“信任圈”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亲子沟通质量与“信任圈”的关系
【摘要】:研究以172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测量其亲子沟通质量和不同情景中的信任圈大小。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关系指向的亲子沟通质量高于问题指向的沟通质量,父子沟通在关系指向上的质量低于母子沟通,在问题指向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2)在借钱和负面信息分享两个情景中大学新生的信任圈大小不同,且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大学新生的信任圈明显缩小;(3)在借钱情景中,亲子沟通质量较高组的大学新生信任圈较大,而亲子沟通质量较差组被试信任圈较小,在负面信息分享情景中,亲子沟通质量不影响信任水平。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亲子沟通 信任圈 风险等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SH046)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4J 1 NSteffi 个体对他人的信任是人际合作与社会和谐运行的重要条件。信任的程度可能因个体与被信任春的人际关系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个体最初的信任通常表现为在家庭背景下对父母或其他照看者的信任。由此,亲子关系的质量可能是预测个体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考察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喜凤;;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李珊;刘洋;;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3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4 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征;王岚;;大学生人际信任、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2 张丽梅;;组织中人际信任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6期
3 贺远琼;田志龙;陈昀;;环境不确定性、企业高层管理者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4 白小薇;;情绪变量对人际信任判断的影响作用[J];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5 应湘;仇妙芹;叶小红;;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孙巍;;人际信任研究述评[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7期
7 李明明;;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马新福;杨清望;;法律信任初论[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9 张晓霞;马禄娟;;关于青春期少年与父母沟通现状调查的报告[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10 赵书良;蒋国瑞;黄梯云;;一种Multi-agent System的信任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迎春;;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消费者信任前因、维度和结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静;供应链内企业间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合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劲;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7 熊焰;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晔;师生信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庆;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信任及信任传递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杨清望;论法律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静;服装网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王丽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翁天英;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9 展羽;社会比较信息对人际初始信任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1年
10 彭飞霞;幼儿教师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佳;唐茂芹;彭燕;;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2 陈有国;谢钰涵;;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2期
3 王晓一;李薇;杨美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4 汤家彦;姜国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5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8 郭志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10 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王争艳,刘红云,雷雳,张雷;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3 杜淑娟;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王海莲;;走向关怀与理解——基于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陈美芬;金一波;;青春期亲子沟通中的共感调适[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莹;;浅谈青少年亲子沟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年11期
8 卫利珍;;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9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袁桂平;刘春志;;青少年亲子沟通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潘子彦;伍新春;;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态度、情绪智力及亲子沟通方式的关系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高艳苹;魏俊彪;;亲子沟通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夏翠翠;方晓义;黄丽娜;万晶晶;;青少年亲子冲突和冲突解决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丽;;家长参与及其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文新;Andrew J.Fuligni;;青少年对待家庭义务感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和学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缪佩君;;社区心理服务在应对中年危机中的积极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缪佩君;;社区心理服务在应对中年危机中的积极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何静;自信女孩为何屡有自杀冲动[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方素菊;女孩的心思你要懂[N];河北日报;2010年
3 辛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四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诸巍;走出压力扭曲:让童心享受更多的阳光[N];解放日报;2004年
5 若愚;暑期消除不良情绪[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朱浩;驶向心灵港湾的“苏老师热线”[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袁卫星;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焦虑[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谭贵星;切莫让青少年远离主流社会[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理事 傅百水;考生如何进行高考心理减压[N];华夏时报;2002年
10 记者 秦小艳;“希望风帆”心理健康活动启动[N];深圳特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宇;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金燕;沟通分析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向芳;亲子沟通与初中生自我教育的双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瑞生;初中生亲子沟通、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璐;亲子沟通、自我意识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段茜;不同风险情境下信任和不信任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同伴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齐宁;社区青少年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的编制以及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峰;提高高考生学业情绪之效果[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3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6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