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2:24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他神圣地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集于一身。学校的稳定和谐,学生的素质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都与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在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各要素中,心理素质是核心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他要素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更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辅导员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从一定程度上给辅导员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而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当辅导员的心理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心理危机不能及时被排除,则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它不仅会降低辅导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和自我完善的修养水平,甚至会使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行为发生偏差。因此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河北省4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通过SCL-90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来考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状况,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92份,从结果可以发现: (1)河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全国常模。在人际交往、身体素质和抑郁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国常模。 (2)河北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主要集中在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方面,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却不大。总体上看辅导员工作压力不太严重,压力各维度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3)河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大都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使用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概率不大;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变量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4)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压力对自责、幻想、退让的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5)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压力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为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一方面,学校要关注辅导员的工作保障,,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合理的安排工作内容,这样可以缓解高职辅导员工作负荷、压力大的问题。为辅导员创设宽松舒适的人文环境,可以更好地发展人际关系。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还要时刻关注辅导员在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并能够通过自我的调节来增强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 最后,文章根据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为了满足辅导员的发展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精神等各方面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对策。文中阐述了河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力求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发展,进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工作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献综述10-16
- 1.1 心理健康的概述10-12
- 1.2 应对方式的概述12-13
- 1.3 工作压力概述13-15
- 1.4 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15-16
- 2 问题提出16-17
- 2.1 研究目的16
- 2.2 研究假设16-17
- 3 实证研究17-19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式与施测过程17-18
- 3.3 研究工具18-19
- 4 研究结果19-26
- 4.1 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19-21
- 4.2 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21-22
- 4.3 工作压力情况22-23
- 4.4 应对方式、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23-25
- 4.5 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25-26
- 5 分析与讨论26-32
- 5.1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26-28
- 5.2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8-29
- 5.3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9-30
- 5.4 应对方式、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0-32
- 6 结论32-33
- 7 提高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33-39
- 7.1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对策33-35
- 7.2 对高职院校的几点建议35-36
- 7.3 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自我调适的几点建议36-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透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董秀成;;浅析浙江传媒学院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饶红;倪洁;;从“职业倦怠”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尚靖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林洁;景毅;罗忆;;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梁小花;;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辅导员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7 李小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8期
8 刘冠森;王燕;;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2年06期
9 张雷;;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年12期
10 李亚芳;;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本文编号:107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7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