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高士其科普作品的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4:13

  本文关键词:高士其科普作品的特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士其 科普作品 特色研究


【摘要】: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普创作,至1988年他离开人世,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为我国科普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科普作品,以科学小品为主要传播形式;把科学性、通俗性、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文学性融合到一起,同时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关键词】高士其 科普作品 特色研究
【分类号】:I207.6;N49
【正文快照】: 1高士其科普作品的概述高士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5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第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1927年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1928年,高士其在实验时不慎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树勇;张文秀;;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思想[J];科普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棕;刘兵;;高士其科普作品中的隐喻分析[J];科普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琛;卞德培科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振钰;;对中国科普历史研究的思考[J];科普研究;2006年05期

2 贾晓慧;“科学救国论”的特征及现代价值——以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为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明;;科普文本的“文”与“道”[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赵仲龙;;读题与读图:科普作品的新特征[J];科协论坛;2003年09期

3 明程;;科学与诗的结合[J];读书;1983年02期

4 张少泉;鸿鹄有志存高远 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普作品"地心之旅"的产生[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魏云乔;;学诗小记[J];长江文艺;2008年10期

6 洪水;《末日夏娃》:不过科普作品而已[J];文学自由谈;1998年03期

7 刘树勇;张文秀;;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思想[J];科普研究;2009年04期

8 智效民;;读《茅选》有感[J];博览群书;1998年07期

9 吴媚;;《庄子》的比喻特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10 陈书录;;加强区域文化视野中明清区域文学的特色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红;;科普创作中的雅俗共赏问题——以高士其作品为例[A];全国2009年“文化·科技·发展”科普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叶智勇;;浅谈科普作家开启“窗户”的作用[A];广东科普创作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3 季申芒;;科学的彩虹——漫谈科普创作[A];广东科普创作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4 尹怀勤;;高扬创新旋律 繁荣科普创作[A];中国老科协社区科普和老专家志愿者工作研讨会文集[C];2006年

5 朱雪芬;;抓好科普作家队伍建设 繁荣我国科普创作事业——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繁荣科普创作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繁荣科普创作论坛专辑[C];2009年

6 马伊文;;科普创作与新媒体[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杜扬;;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居云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汇报[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繁荣科普创作论坛专辑[C];2009年

9 陈东云;;关于发展科普诗歌事业的浅思[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陈东云;;关于发展科普诗歌事业的浅思[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军;科幻作品有没有科普功能?[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记者 窦晓竹;在宁科普作家研讨科普作品创新[N];江苏科技报;2007年

3 金涛;科幻小说之奇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金涛;《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院士难解科幻情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刘慈欣;我的科幻之路上的几本书[N];南方周末;2007年

6 本报记者 任晶晶;让科普文学创作蔚成风气[N];文艺报;2006年

7 刘鹏学;时代呼唤科普文学[N];文艺报;2007年

8 钟鸣;梁衡:执著地追求文章境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何启治;聆听智者的吟唱[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宋庄;“善变”叶永烈“预言”未来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嫒丽;现代文学与科学传播双重视野中的科学文艺家[D];青岛大学;2006年

2 严芳;“80后”青春小说语言特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艳梅;张谷若翻译特色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侯美灵;北宋禽言诗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李静;以词为诗·引禅入诗[D];广西大学;2008年

6 秦广明;先锋小说语言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郑友征;邵雍诗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珂;杜甫诗歌“以记为诗”的艺术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明燕;《庄子》象征文学艺术特色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张怡;李白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6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6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