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28 05:04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疏离感 应对方式 学校态度 中介作用


【摘要】: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奕阳教育研究院;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关键词】流动儿童 疏离感 应对方式 学校态度 中介作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SH050)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流动儿童是指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住半年以上的儿童(方晓义,范兴华,刘杨,2008)。他们进入城市的陌生环境后,要面临新的社会关系、新的城市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校生活等适应问题,尤其是学校适应,这一系列的适应问题可能会诱发流动儿童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培礼;肫宏梅;;关于农民工第二代犯罪问题的若干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2 杨雪梅;小学生的学校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J];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4 雷鹏;陈旭;关幼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J];教育导刊;2010年12期

5 余良;赵守盈;赵福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唐有财;;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基于北京、广州、成都三城市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7 徐凤娇;邓瑞姣;;流动儿童自卑感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3期

8 陈啸;石艳;郑涌;;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9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10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凤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邵福泉;;农村中学生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3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4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吴鹏森;;“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概念辨析与解释模型[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明;肖璐;;高管团队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4 ;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4亿人[J];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01期

5 余小惠;;浅论反诉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6 陆正中;全社会都应关心“移动花朵”的健康成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7 杨林福;;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8年05期

8 肖克;冯帮;;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年03期

9 潘桂花;;进城农民工子女状况和教育对策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赵景欣;张文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芳;桑青松;;流动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特点及关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思霓;崔丽娟;王斯;翁佳佶;;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3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4 张进辅,杨东;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5 ;世纪之忧[J];晚报文萃;2008年18期

6 杨东,张进辅;大学生疏离感和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3期

8 黄喜珊,王才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教师效能感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2期

9 井世洁;李西君;;初中生的抑郁状况及应对方式研究[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下);2002年S2期

10 孟沛欣,郭召良,郑日昌;应对的研究路线、评定和统计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秀云;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思霓;崔丽娟;王斯;翁佳佶;;归因、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戴天刚;;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韩国玲;马弘;邬晓艳;梁光明;谢永标;林红;马林山;赵顺程;;玉树地震后5个月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张小远;肖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初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自强感动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张碧云;关注我市贫困、流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N];镇江日报;2008年

4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 李欢欢 程灶火;焦虑亦成疾[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林勇强、于瑞丽;缓解压力:发泄?忍气?[N];广州日报;2004年

8 志振文;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非典[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颖;灾后心理干预驱散“心灵余震”[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奚s

本文编号:1106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06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