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1 02:07

  本文关键词: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主观幸福感 内群体认同 群体地位感


【摘要】: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埘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主观幸福感 内群体认同 群体地位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1900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26)的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前言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的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流动儿童已达四千多万,且存在逐年增长趋势。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适应、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考察的热点问题。但回顾已有文献发现,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2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3 邢淑芬;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4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5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6 陈文锋,张建新;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的结构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1期

7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归因倾向及其对情感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8期

8 王瑞敏;邹泓;;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2期

9 何桂宏;;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感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郭龙健;申继亮;姚海娟;;中学生物理学业情绪问卷的修订及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4期

4 李祚山;黄小琴;叶梅;任能君;;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小红;;我国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现状问题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周斌;揭新华;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和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与社区建设——兼论巴黎骚乱对构建和谐社区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江琦;李艳霞;冯淑丹;;流动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郭理蓉;;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5期

9 何雪松;刘东;张靖;;流动儿童的敌意与行为问题——以上海为例的问卷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6期

10 朱晓霞;陈坤;;关于我国城市农民工子女生存和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李永强;白璇;赵冬阳;史亚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蓉;中高端人才的工作嵌入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胡晓娣;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明;公共服务动机的扩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朱晓琴;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敏;创业网店如何赢得消费者[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贺铭珠;基于医生转移意愿的医患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贺燕;来沪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绍华;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秦鹏飞;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超妮;高中教师工作嵌入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锐;论儿童权利保护与少年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4期

2 冯静俐;雅安市 1993~1995 年城区流动儿童的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1997年06期

3 郭虹;从“外来人口”到“流动人口”——城市化中一个亟待转变的观念[J];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05期

4 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5 邹泓;刘艳;李晓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6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7 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8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9 孙翠香;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皓,陈玲;对流动儿童学校之合理性的思考与建议[J];人口与经济;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娥英;黄任之;;少管所农村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归因方式、幸福感及其文化价值观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2 王瑞敏;邹泓;;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8年03期

3 申继亮;胡心怡;刘霞;;留守儿童歧视知觉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侯舒艨;袁晓娇;刘杨;蔺秀云;方晓义;;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5 刘霞;申继亮;;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及群体态度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6 李晓巍;邹泓;张俊;杨颖;;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社会比较的视角[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7 邹泓;刘艳;李晓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8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9 陈新;刘杨;;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10 应晓玲;周菲;;杭州市流动人口子女人格障碍倾向与其社会性背景的相关性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英;董强;杨清波;张文林;刘阳;;368名卫生离退休卫生人员主观幸福感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游美琴;苗元江;朱晓红;;经济与主观幸福感[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锦培;首次为流动儿童写歌[N];中山日报;2010年

3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留守流动儿童管理亟待形成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申保珍;农村流动儿童新问题亟待解决[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胡芳;我区10万留守流动儿童的前途令人担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樊晓燕 通讯员 沈芙萱;我省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10 肖雅梅;留守流动儿童的保护伞[N];吉林农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曦;社会融合视角下流动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5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田振敏;白领青年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4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24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