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03 19:01

  本文关键词: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弗赖登塔尔 再创造 新课改


【摘要】:通过论述弗兰登塔尔再创造的教育思想,结合如今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想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中的活动体验;教学中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努力地搭建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桥梁;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1.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的教育思想弗赖登塔尔是荷兰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67-1970年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的主席,筹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创办了《数学教育研究杂志》,在国际范围内为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恬恬;数学学习的再创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元根;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马平;从思维方式的差异性看平面几何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张国栋,李建华;数学思想与数学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巩子坤;;数学理解说及其理论与课程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周仕荣,林卫强;《初等几何》教学现状与改革的讨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6 孙风军;运用类比联想 尝试启研式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王豫鲁;对几何直观性的思考[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8 王豫鲁;行列式的几何引入方法[J];滨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9 雍雅丽;;一道传统例题的探究性学习[J];成才之路;2009年23期

10 白莲花;;从《发现几何》得到的几点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有德;高莹;;数学教学中的辩证观论析[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彩霞;;步骤分解技术在轻度孤独症儿童计数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曹荣荣;理工科大一学生高等数学思维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瑾;小学数学课程中归纳推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毕力格图;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文;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霞;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敏蓉;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晓燕;高中“函数”探究式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傅瑜;情境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芬;初中学生代数入门学习困难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温志英;发现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琳;反思性数学日记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超燕;初中数学实验与课题学习的整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永海;基于探究学习的数学预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全;;把握好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4期

2 丁卫华;余坤蔓;;新课改视野下的课程评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3 马会从;;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3期

4 黄兰芳;贾巍;;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5 蔡柔美;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形式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36期

6 李孝川,王凌;新课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7 陈胜;新课改,教要变,学也要变[J];师道;2004年12期

8 唐宗洋;“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J];文教资料;2005年03期

9 李精锋;;新课改对教师发展的要求[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5年04期

10 陆云峰;;课改,需要静心回归[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常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适应性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刘俊秀;;新课改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杨昌钧;;《新课改下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课堂研究》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欣;;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知识的海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向宏茂;邓传选;魏高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实习生 刘丽萍 记者 毛传来;我省48个县小学初中实行新课改[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袁新文;全国新课改 八年磨一剑[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丑万涛 郝芳;新课改催生新变化[N];陇东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贵;新课改如何应对高考:家长学生最关心[N];南充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占苍;新课改带来七大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刘炳桂;新课改应关注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邵滢;开出创新花 结出快乐果[N];开封日报;2008年

10 麻城市教育局普教科 陈治榜;新课改不能动摇教师的主导地位[N];黄冈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招清;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丽萍;Moodle环境下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忠才;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磊;“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37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37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