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不同高校6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较高,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应付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2)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成熟应对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3)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负向预测作用;(4)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中,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生命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目的、方向和态度的看法,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感受[1]。弗兰克尔认为人类具有寻求意义的意志,是人类的本能,它驱使人们去发现生命中的意义和重要的事物,发现新的机遇和挑战[2]。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意义感不仅对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2 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3 王黎恩;王极盛;;医科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焦虑[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4 贾林祥;石春;;307名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5期
5 曹亚杰;司继伟;;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6 陈燕;康耀文;姚应水;;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2期
7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9 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唐晓鸣;;关怀生命意义感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冯周卓;;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胡志;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房蕊;张勇;;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应对方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蔡文菊;褚跃德;王英春;;大学生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8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德同;占玉珍;;不同锻炼频度和锻炼类型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王鑫强;张大均;;有指导电影赏析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王文增;;大学生运动员应激源与心理疲劳的关系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诚;;我国成年女足运动员比赛中应对方式特征与培养思路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卢勤;李旭;邵昌玉;;2009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成都市某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3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陈虹霖;张一奇;;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5 于秀丽;任洁;杨文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6 梅萍;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冯红旗;祝秀梅;;家庭类型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8 潘建男,郑胜圣,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9 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10 隋雪,郭俊汝,关尔群,马莹华;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调查与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慧;白雪光;王晓萍;成敬;王高华;;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2 张亭亭;康茜;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3 谭平;彭豪祥;;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5 彭豪祥;;652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6 阳锡洲;王志平;;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7 刘玉新;张建卫;;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郭俊汝;肖云强;;财经类独立学院大学生压力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6期
9 薛朝霞;卢莉;梁执群;;大学新生生活应激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莫鸿雁;;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蔡琼华;郑雪;;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莉;胡竹菁;;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谷传华;艾山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富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与个性因素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9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袁浩龙;爱情 为何变得如此危险[N];保健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曹亚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岚;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文静;大学生羞怯与教养方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郝锐;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艳红;羞怯与人格、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9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