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23 07:09

  本文关键词: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 班级建设 “新基础教育”


【摘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领域;诸多的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育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努力实现着班级建设的育人价值。在国际化背景下,21世纪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启示我们要建立班级建设领域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在前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础上,"新基础教育"在班级建设领域形成了新的评价目标体系,关注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精神发育、学习境界等素质构成。在基于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评价实践中,"新基础教育"逐步开发着一系列的评价工具,包括实践活动、日常观察、学生作品、现场展示、调查问卷、专题测试等。在评价途径的拓展上,"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就评价过程的推进而言,"新基础教育"注重师生共同形成评价体系,强调群体与个体的多维互动,关注评价与教育的紧密结合。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形成相关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变革与教育政策的发展等。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与学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13)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中,班级建设被定位为一个与教学并列的教育实践领域。它既有别于班级管理、班级经营,也有别于道德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基本理论的意义上,还是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来看,这一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并已经呈现出超越与教学并列的阶段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李政涛;吴亚萍;;学校转型性变革中的评价改革——基于“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的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勤;初中班级任课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梅;罗平;;人本导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2 王传兵,仇奔波;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3年06期

3 杨娅;;也谈新课程的教学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卢洪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健康发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林福森;赵希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6 张洪秀;;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桑新民;高文娟;;从三个层次完善教改实验评价体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4期

8 陶书中,朱彤兵;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3年10期

9 魏月侠;对我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杨俊波;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进瑞;;素质教育实施的障碍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范丽恒;;初中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之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应元;;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彭光辉;申伟华;唐晖;;体育技术课程多媒体CAI课件评价体系与标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唐燕;;结合学生绘画——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丁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制”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文清;;校本研究的路径及基本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熊丽凤;;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学校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冯宝玉;;对校本培训评价的几点看法[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珂;“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与方法出台[N];福建日报;2004年

2 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 曹衍清;建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陆炎 程忠 张卫玲 于文忠;如何看待课改后的评价体系?[N];中国体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季团卫;情系学生发展 爱心创造希望[N];西藏日报;2004年

6 郝时明;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N];陕西日报;2006年

7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边孟颖;评价体系不落实就会走回头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魏忠;坚持内涵发展 打造教育明珠[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沭阳县耿圩中学 张虎 蔡桂川;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瑾炜;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张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晓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超;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俞云;上海市二期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晨;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的运行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伟颖;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7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17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