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
本文关键词: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大陆 教师研修 重点学校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再生产 教师知识研究 反思性实践家
【摘要】:我国中小学的教师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校本研修"蔚然成风,但也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困局。教师研修面临的新挑战是:排除以极端势力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模式及其经验的干扰,斩断应试教育再生产的链条。同时,为教师研修提供政策导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危机时代也是转机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别无他路,唯有扎根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才是引领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反思性实践家"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研修的生机与困局(一)生机: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研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与知识资源1.教师形象。一直以来,教师的主要使命在于把客观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传授的效率越高就越是好教师,精深的学科知识以及传授的熟练程度代表了教师的专业程度。在这种“技术理性”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玲;;教育公平与教师责任:《科尔曼报告》的启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庞雪玲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天君;;素质教育的历史脉络与未来取向——兼理新中国教育目的之演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1期
2 何善平;;论素质教育政策形成的维度及其价值观[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瑞良;素质教育若干特点的探讨[J];教育导刊;1992年06期
4 王坤庆;;关于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论素质教育价值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5 敢峰;;现代化的根基在教育[J];今日浙江;1996年Z1期
6 李春英;;教育转轨需家长配合[J];现代家教;1997年07期
7 赵亚虹;刘庆波;王虹;;教育机制改革与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1998年03期
8 綦延辉;陈莉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合肥教院学报;1998年04期
9 潘国英;涂亦盛;;抓好八项工程 推进素质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綦延辉;陈莉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合肥教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孙盘龙;王桂君;贾桂芝;锁向花;;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7 赵洁;梁果林;;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马淑红;;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德宏;;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锐昀;回归素质教育本色,,从社区开始[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杨明富;素质教育,从我做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筱妮;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刘门友;考试与素质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0年
5 邬焕庆 张景勇 周立民;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哪里?[N];人民代表报;2006年
6 杨武平;呼唤素质教育的春天[N];太原日报;2005年
7 郭红娟;素质教育不能忽视挫折锻炼[N];承德日报;2006年
8 尉小珑;素质教育: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全方位教育[N];工人日报;2006年
9 王金珊;遵循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素质”[N];开封日报;2006年
10 葛如江 吕晓宇;从英雄少年身上寻找素质教育的真谛[N];中国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海峰;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胥兴春;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德龙;主体性教育督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2 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金荣;政策网络视野下的中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丽;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隋文慧;以人为本 以美育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丽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隐性德育课程开发[D];广州大学;2007年
7 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玉泉;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小学校室内教学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子轶;大美育观背景下的教师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7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0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