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
本文关键词: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 出处:《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能力被视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和知识资产,是指在工作、职业、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ICT的能力。数字能力包含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个维度,这一概念框架聚合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等一系列相关子概念。通过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度将数字能力概念框架映射至教育领域,重构其构成要素,从而建立起数字能力的整合模型。数字能力整合模型的建构为培养个体数字能力灵活考虑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勾勒了学习时代个人基本素养和教育目标的最新图景。
[Abstract]:Digital ability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urvival skill and knowledge asset in the digital age. It refers to work, occupation and study. The ability to use ICT confidently and creatively in 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Digital competence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instrument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pplied attitude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conceptual framework aggregates a series of related sub-concepts from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digital literac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digital competence is mapped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 reconstructed. Thus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digital ability is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bility integration mode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cultivating individual digital ability to consider all kind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 flexibl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outlines the latest picture of personal basic accomplishment and educational goals in the learning era.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2CTQ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数字技术尤其是社会性技术的日益发展并被各个阶层的人群所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交流、获取信息及娱乐方式。根据全球市场信息集团TNS对16个国家的2.7万名18至55岁网络用户进行的调查发现[1]:全球25岁以下的受调查者平均每天花36%的休息时间上网,美国和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陶侃;;略论读图时代的“游戏素养”及构建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Marc Prensky;胡智标;王凯;;数字土著 数字移民[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2期
3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3期
4 张立新;;两种世界 两个课堂——信息社会中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6期
5 王佑镁;;Web2.0时代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嬗变[J];中国信息界;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侃;;镜像神经元与网络学习者认知发展关系探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3期
3 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张丽霞;张立新;;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类型与功能解析——基于现实课程的模拟—扩展—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7 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邵燕芬;;第二课堂在应用型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定位[J];大学教育;2012年05期
9 王密;;从信息网到社会网的转变看网络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吴清泉;邱崇光;;基于关联主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几何理解和组建策略[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郁晓华;个人学习环境设计视角下自主学习的建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雯;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杜三全;娱教环境下小学生游戏素养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樊德国;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莉;基于SNS的主题式协作学习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云菲;小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伟;高中信息科技项目教学的探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松岭;应用SNS网站功能构建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嘉;针对教育视频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倩;面向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爽;;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迅速[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孙晓燕;解读“读图时代”[J];编辑学刊;2004年03期
3 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年03期
4 孙益祥;陈琳;;青少年的网络阅读及其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4期
5 王仕勇;;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肖俊洪;;数字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7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何忠国;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及融合——虚拟世界的本质、特征及其伦理考量[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张昱;论虚拟条件下主体的生存方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盛华;;数字化阅读:图书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鹏;彭丽;王俊杰;;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中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整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2 王雪婧;;网络学习策略模型研究[J];软件导刊;2009年05期
3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4 李晓钢;;高校实用化信息资源整合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5期
5 郑涛,王鹏;近年国内自尊研究简要评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6 裴沛;;高校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模型的建构研究[J];软件导刊;2006年13期
7 于文浩;徐丹;;HPT项目管理:绩效技术人员的工具与技术——对绩效技术项目过程模型的修正与重构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8 韩立华;王玉梅;;Moodle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模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7期
9 叶叶;;校长:专业领导者VS首席执行官[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0期
10 王穗萍,莫雷;当前篇章阅读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刚;学校团队学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萍萍;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2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6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