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耳相传到云课程:课程形态视域下的课程演变史
本文关键词:从口耳相传到云课程:课程形态视域下的课程演变史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领域出现了电子教科书等新的课程形态。实践领域对于新的课程形态的开发急需课程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课程形态"旨在将课程内容、课程载体和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这三要素统筹考虑,突破课程仅研究课程内容的传统。课程形态演化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课程形态"及其三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curriculum forms have appeared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such as electronic textbook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forms in practical fields is in urgent need of the research and guidance of curriculum theory. The thre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carrier and method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re considered as a whole to break through the history of curriculum evolu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curriculum content. It also proves that the curriculum form and its three elements really influence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部;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末开始,电子教科书等新的课程形态迅速在实践领域崛起,成为了新热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的课程形态?形态的变化只表现在课程载体的变化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维度来分析和预测课程形态的发展变化呢?一、实践热点遭遇理论盲点近年来,数字化课程的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存智;任全录;孔斌;;“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宁夏涉农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3 陈希红;陈立柱;;管仲故里颍上县说综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裘士京;试论中国文化的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王宏伟;翟淼;沈静;;高职院校“基础”课参与式教学法初探——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张富成;陈桂苗;;一切为了孩子——小学语文课程必须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石恪;;魏晋南北朝时期黔中文化的发展状况[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杨建猛;;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黔中文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孙荣辉;王秀丽;;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10 赵丹丹;;熙宁变法时期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妍蓉;;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俱;;闽南英烈黄道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丁长江;李宏斌;李政;徐家宁;;整合化学学科课程内容,创新化学学科课程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苏良亿;;论编辑起源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与邵益文同志商榷[A];学报编辑大视野——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获奖论文集粹[C];2011年
8 董华;;智者不惑 泽及后世——论孔子的“不惑”观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岩;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任建春;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课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韩子杰;培训机构课程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红涛;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宏霞;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母小勇;;论课程的文化逻辑[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李相梅;改革课程内容 顺应时代要求[J];校长阅刊;2005年04期
4 彭虹斌;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3期
5 张国强;试论课程内容的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6 冯国锋;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浅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梅运焕;;综合课程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3期
8 余保华,何李来;文化传统与课程内容变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11期
9 齐宇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中的两种不同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5期
10 于立辉;刘天飞;;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载体初探[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董克柱;;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刘赤;;关于优化课程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3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李华;;做不了大师,也要努力做个好教师——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6 徐红梅;;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师群;;中世纪中西方教育体制之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卧松 编译;课程内容增加 日本发布补充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王文彦;核心课程: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3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地方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促进课标实施 提升评估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贾碧涛;对中小学教师阅读缺失的反思[N];甘肃日报;2005年
6 刘成娥 刘培涛;孔孟思想启示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乔朝阳;学以致用 和谐发展[N];吉林日报;2006年
8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怎样认识地方课程的内容和形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郭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意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王贵江;要“基本功”更要“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闫飞龙;中日本科课程的比较研究与课程理论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阴婷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常元;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黎良枝;运用“任务综合”模式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日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丹妮;英国中学健康教育课程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芊芊;城郊初中心理品质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敏;美国进阶先修课程项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国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D];扬州大学;2006年
9 王萍;从“恪守”到“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璐;社会课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4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7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