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振动”模型下美国20世纪课程哲学流派分析
本文关键词:“阻尼振动”模型下美国20世纪课程哲学流派分析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的美国课程哲学流派众多,但各流派之间并非混乱无序,而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交互性、规律性。结合"阻尼振动"模型分析了各课程流派间关系及发展轨迹,以便我们从另一角度来阐释美国20世纪的各课程哲学流派。
[Abstract]:The course of many schools of Philosophy in twentieth Century, but the schools are not chaotic, but have continuity, a systematic, interactive, regularit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each cour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with "damping" model, the curriculum philosophy schools so that we can expla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wentieth Century from another angl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中把20世纪美国课程哲学流派简单归为两条线索:一条是从进步主义课程哲学到人本主义课程哲学;另一条是从要素主义课程哲学到科学主义课程哲学。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交替与反复构成20世纪美国课程哲学发展概貌[1]。有学者也形容美国的教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彩凤;汪火应;汪胜亮;;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2 叶绪江;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3 娄立志;孙洪清;;进步主义和要素主义教育的课程观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年04期
4 喻春兰;;从泰勒原理到概念重构:课程范式已经转换?——论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之关系[J];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庆波;;提高教师素质,顺应素质教育转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陆彩霞;;基于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校本课程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卞祖武;赖肖冰;邱伟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小学科学教师——江西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美岚;王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1期
2 高慎英;;“发现学习”的秘密[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3 叶绪江;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4 杨光富;;重温布鲁纳:“发现中学”的结构主义大师[J];上海教育;2006年24期
5 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6 曾英;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7 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彦;程福蒙;;合流的圆圈——从“儿童世纪”课程改革之嬗变谈起[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2 汪霞;;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4期
3 张拴云,唐智松;后现代意域:现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吕秋芳;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理念[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郭香菊;梁松鹤;;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郑淮;杨昌勇;;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7 聂志成;;当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1期
8 崔景贵;;“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2期
9 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10 杨继全;陈素梅;;价值澄清理论述评[J];科技资讯;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环宇;;真爱无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裴学进;;冲动与习惯控制障碍形成机理的心理学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9 姜勇;;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及学校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马艳云;;西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5 李 茂 编译 凯文·唐纳利 李 茂;澳大利亚:家长掀起回归基础运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张鹤熊;学生自治[N];温州日报;2005年
7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黄梅县教研室 石骥;无悔的选择[N];黄冈日报;2006年
9 巩文艺;论班主任应树立的教育管理理念[N];驻马店日报;2005年
10 城区回族逸夫小学校长 王成林;个性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N];长治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雷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与心理学实验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7 焦健健;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冬捷;分组讨论中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师浸入模式假定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伟;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84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