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校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形象再现——微观史学给予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06 18:34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形象再现——微观史学给予的启示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观史学 日常生活 教育生活史


【摘要】:微观史学是在批判与质疑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下产生的一股史学潮流,主要以记名法和推测范式为主要研究方法。微观史学为教育生活史打开了一扇窗口,并给予诸多启示:研究重心转向日常生活,研究对象转向民间基层,研究史料转向多元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转向生动。教育生活史作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新域,应从教师生活史和学生生活史两方面构建教育生活史研究体系,以期为教育生活史研究引介方向与开辟新域。
[Abstract]:Microhistoriography is a trend of historiography arising from criticizing and questioning the history of social sciences. It mainly takes the nominative method and the conjectural paradigm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Microhistoriography opens a window for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life. And give a lot of inspiratio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turned to daily life, the object of study turned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turned to diversity and the wa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turned to vivid. Educational life history as an important new field of educational histo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system of educational life history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wo aspects: teacher's life history and student's life history,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e direction and open up a new field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life histor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12-0873)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明代学校师生日常生活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80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091;G529
【正文快照】: 微观史学发端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在质疑与批判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下所产生的一种史学潮流。微观史学缩小了历史观察视角,使研究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研究对象从历史精英转移到民众;研究史料从官方文献转向多元取材;语言表达从抽象概括、生涩难懂转向更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定秀;;卡洛·金兹伯格微观史学思想述评[J];史学史研究;2008年04期

2 赵恒烈;史学和教育[J];史学月刊;1985年01期

3 林柱育;;教育史上学校起源问题的商榷[J];学术研究;1990年03期

4 陆启宏;;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的转型——以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常金仓;郑宇;;浅析后现代史学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雷颐;“日常生活”与历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7 雷颐;;稗史与正史[J];上海文学;1999年09期

8 王剑;美国中国近代史观的展现及其他——关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周兵;;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J];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10 卡拉·奇瓦莲;胡恒;;曼弗雷多·塔夫里: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微观史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魏建;;阐释的智慧——以郭沫若对孔子的评论为例[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7 简小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口述史教育教学经验小结[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笛;由两本书引起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薛冰;日常生活与历史真面[N];文汇报;2007年

3 雷颐;平民史最重要[N];北京日报;2004年

4 赵强;一个水手的历史生活[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叶帆;“小历史”与大视野[N];人民日报;2008年

6 经济所 刘兰兮;中国经济史学的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向阳;组织史研究暂露头角[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黄正建;关于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厦门大学历史系 张侃;田野工作、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洪岩;华好九章论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璨;勒华拉杜里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萌;司马辽太郎的明治史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寅寅;口述史与传统手工艺[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锃;当代影像中的新客观主义摄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潘静静;20世纪80年代史学概论体系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丁敏;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9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9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b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