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制度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1-07 23:19

  本文关键词: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制度困境与出路 出处:《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生 减负 制度困境 制度突破


【摘要】: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来,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再次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加明确提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存在人才选拔制度的框限、考试评价制度导向的偏差、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的失范及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位等制度困境。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出路:建立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严格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家庭联动制度。
[Abstract]:Since 200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n emergency notice on reducing since < > the burden of stu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problem of the burden again concern,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 more clearly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primary burden. To realize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burden of the personnel selection system is restricted, the orientation bias tes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omie and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absence of institutional difficulties. To realize the primary burden way: to establish the primary burden monitoring, announcement system, perfecting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strict school established schools, family linkage system.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一直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银生;吴志宏;;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张桂春;关于我国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独特审视[J];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朕红;;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报告[J];成功(教育);2012年06期

2 苏珍;;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对策研究与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5期

3 宋红英;张永国;;西藏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分析[J];学理论;2011年01期

4 叶俊杰;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状况透视[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刘合荣;;学业负担问题: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理研究评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王俊山;张燕燕;柯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7 陈霜叶;柯政;;从个人困扰到公共教育议题:在真实世界中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轶菁;高校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珍珍;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敏;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负担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会芳;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杜立娟;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的回溯与前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丽丽;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瑞玲;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婕纾;高中生课业负担、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立立;我国公共服务外包政府监管问责机制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立;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若干说明[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小明;减与建[J];上海教育;2004年24期

2 岑有甫;农村教育"减负"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李健,王如富;减负,须在“教”上下功夫[J];河南教育;1996年01期

4 何桂芳;减负,不仅仅是课业[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马广山;“减负”要与提高教育质量同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6 张怀强 ,张爱欣;“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3期

7 杭荣珍;“减负”后孩子素质的培养[J];健康;2002年05期

8 柯诏晖,林贵福;减负呼唤社会大环境的改善[J];教育评论;2000年04期

9 梁耀鲜;“减负”的出路在哪里[J];广西教育;2000年06期

10 冯起顺;减负不等于减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源;朱永新;;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小学生偏科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永梅;刘聪慧;张耀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共情及其与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韦官玲;任杰;;《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邹萍;杨丽珠;刘文;;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分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戚柏荣;;一个掉队的孩子——行为偏差儿童心理辅导案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贾相忠;华明艳;;小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戚姣姣;;不同学段学生的厌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翟静;李国红;刘金同;陈修哲;;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候跃英;;略论小学生基本品质行为的心理素质及其发展规律——关于我院小学生品质心理测验的调查报告[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诸玉新;;学校家庭合作 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麟;农村中小学生杂费免[N];宝鸡日报;2006年

2 新华社记者 刘丹;上海:期中考取消,孩子仍“两眼一睁,,学到熄灯”[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广西中小学生期待减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文武宏 覃峥;学生家长年可减负4500万[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蔡韬;新学期 再话减负[N];黑龙江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储召生;减负:瓶颈问题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孟庆伟;学校减负 家长加压[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8 林昌铋;发展兴趣是最好的减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9 记者 刘菁 周伟;减负令也放假?[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记者 吕诺;今后5年,新增农村义教经费2182亿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全明;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罗桃兰;深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颜德艳;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金岚;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惠;小学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志强;小学生性教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7 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富洪;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蔡军;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94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94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