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家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家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梅贻琦 通才教育 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高等教育
【摘要】:梅贻琦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建树颇丰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之一。通才教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积极探索的结晶。正是因为奉行通才教育思想,使得清华大学从依附性质的留美预备学校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知名学府,西南联大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Mei Yiqi is one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liber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Mei Yiqi'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It is because of pursuing the idea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from the attached nature of the preparatory school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a world-renowned famous universities southwest, created the miracle of education in wartime. Mei Yiqi's liber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梅贻琦(1889-1962年),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1928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校长。在他长达18年的任职期间,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声誉传播海外的一流大学。通才教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大学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翔,金艾裙;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张俊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成功实施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罗永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谭徐锋;;国家主义与清华学生(1924-1926)[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6 黄梅英;;高校教师人本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7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8 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9 孙希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楷模——中国近代教育家梅贻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呼中陶,刘捷;建国50年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中明;;论大国[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进程中的东亚与美国”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On Great Nation[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北京论坛(2005)论文选集[C];2005年
3 吴芬;;近代中国研究生的培养方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姚加惠;张亚群;;西南联大管理模式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5 吴云鹏;;美国大学学分制及其对二十世纪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8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9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尚艳梅;南昌市前湖高校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谢艳霞;试析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7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皓;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丽芬;我国独立学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邢桂芳;我国“985”高校教授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军;;梅贻琦与蒋梦麟教育思想之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红梅;通才教育: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06期
3 封连武;;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论略[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赵莲英;由“北梅南竺”所想到的[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瀚青,兰旭亮;梅贻琦的通才教育和师道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吴洪成;甘少杰;;梅贻琦“从游论”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周相利;梅贻琦与赫钦斯通才教育思想比较及反思[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庄秋水;;教育的省悟[J];看历史;2011年04期
9 李力;梅贻琦先生与通才教育[J];现代物理知识;2003年03期
10 冉源懋;;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李焰;张玉坤;王龙;;清华大学危机干预的思考与实践[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郭齐家;;关于“中国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研究”的一些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史卉;何瑾;樊富珉;;清华大学研究生压力和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东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中国教育家大会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8 李春萍;;蔡元培的融通文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已邀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松娅;民盟举办教育论坛[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胡晓军邋丰捷 通讯员 顾淑霞 文清 廖昔君;开创教育扶贫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7年
3 宿远;清华大学远教站成为宿豫干部培训新资源[N];江苏科技报;2008年
4 徐声高 曹彬;万年一农家出了3博士[N];上饶日报;2007年
5 校党委书记 陈希;学习英模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8年
6 本报记者 袁天志;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年内覆盖全省[N];贵州日报;2008年
7 靳晓燕;让学生得到有力和稳定的资助[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米日古力·吾 实习生 郑鲁新;清华大学——自治区教育援助远程培训中心揭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9 ;信息化受困通才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孔芒;在酒城也能“上”清华大学[N];四川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梅贻琦与赫钦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乔东华;寻求中国人的位育之道[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丽洁;高校餐饮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曹百晶;网络教育的成本和效益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艳秀;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柴欣;天人和谐生命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孙辉;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探析(1898-1924)[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慧敏;伦理学视野中的绿色大学构建及其环境道德教育[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宋岩;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美感的熏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谌娟;冯友兰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4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9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