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领域内可用性研究现状与研究演进路径可视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04:00

  本文关键词:教育领域内可用性研究现状与研究演进路径可视化分析 出处:《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用性 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 引文可视化分析 引文编年图 研究热点 演进路径 HistCite


【摘要】:可用性是软件工程与设计的核心理念,通常被称作"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概念。文章利用HistCite软件对WOS数据库中以可用性和教育教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量化分析,梳理了国际上教育领域内可用性研究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活跃地区、研究机构、载文期刊和重要文献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引文编年图,揭示了教学可用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列举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
[Abstract]:Usability is the cor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and design softw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concept of "user centered desig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WOS database for availability and education as the theme for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HistCite software usability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ime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views, research active area, research institutions, journals and other important documents.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field of citation chronological chart,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ath of the availability of teaching, and lists the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in this process, the front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12年度重点项目“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可用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ZD-003) 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学习者的中学教学设计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可用性,英文“Usability”,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实际上是从用户角度所看到的产品质量,是可用性工程和设计的核心理念,更是衡量产品用户界面设计品质的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柏林;;从用户到顾问:教学设计人员在当前在线教学中所担当的“新角色”(英文)[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胡军苟;乌美娜;朱京羲;;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3期

3 张丽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4 刘万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J];经济师;2005年11期

5 赖文继;;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何为;郭琳琳;;学科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电大理工;2008年02期

7 贺燕;;积件思想与教学视频素材库的创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5期

8 黄晓军;试论教学设计人才培养对教育技术的推动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牛军涛;刘东红;;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6年08期

10 郭红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陈焕东;余先川;罗烨;;E-Learning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映学;;论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李军;;试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李龙;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宋永刚 辽宁省彰武县西六九年制学校 安宏伟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大工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整理;“混合”: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寻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实习生安转红;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市场三维推动[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路平丽;“教育技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平台”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4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健;利用WebQuest在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梁蓉;基于项目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惠敏;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8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兴笃;兰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9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99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