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近代中国留学生传播西学的方式

发布时间:2018-01-20 07:28

  本文关键词: 留学生 西学 传播方式 出处:《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中国留学生传播西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创建社团、发行杂志、翻译西书、躬身实践等。留学生传播西学对中国社会近代化产生重要影响,梳理他们传播西学的方式,对当今留学生开展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Abstract]:There are a variety of ways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spread western learning in modern times, which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to issue magazines, to translate western books, to bow to practice, and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Combing their ways of spreading western learning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carry ou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留学生为传播西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创建社团、发行杂志、翻译西书、躬身实践。其中,前三者是基本的方式,躬身实践则是另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方式。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主要略述留日和留学欧美学生群体在留学期间传播西学的三种基本方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李存朴;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5 韩小林;论近代中国从“轻日”到“师日”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6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朱爱莲;;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的间接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许宪国;;日本在晚清教育改革视野中的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10 张晓刚;国宇;;《海国图志》与日本世界观念的重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洪宇;;中国教育百年改革的经验教训[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乌力吉;;中国理论化学学派形成的学术和社会背景[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聂映玉;;浅议五四运动前后中美教育考察对中国初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田联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可英;民国时期中国人编日语教材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少飞;我国高校引智政策变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佳;重庆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宋小清;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个性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松;晚清中国留美学生的构成及社会影响研究(1872—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9 朱丽;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丹;道尔顿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卓娴;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胡相峰,汪静溪;留学生与中国的新式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丁三青,王玉祥;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与社会近代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孔凡岭;1927~1937年间南京政府国外留学生的派遣途径[J];东方论坛;1998年03期

5 郁怡汶,卢正中;来华留学生规模及其限制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04期

6 张静园;提高管理水平 尊重学生个性[J];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05期

7 杨红伟;“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冯君;洋务运动时期的官派留学生制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宋健:中国百年留学潮(下)[J];招商周刊;2003年23期

10 ;留美幼童 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J];当代广西;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利群;;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庄佳骝;;容闳和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张琦;;试析留日学人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张彬;;浙江教育近代化刍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何剑明;吴钧;莫容君;;论张謇教育思想体系的西学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高时良;;严复西学教育思想评估[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8 刘清华;;试论传教士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参与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车效梅;;刚果共和国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聿言;“留学娃娃”排队出国该喜还是该忧?[N];广西政协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侯志鸿;几多留学生漂泊异国他乡[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记者 郑天虹 王攀;“大留学生”普遍不看好“小留学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曹洪谦 罗亚辉;“留学经济”需要再加一把劲[N];北京日报;2000年

5 邓小群;深圳留学生低龄化现象再次凸现[N];深圳商报;2005年

6 刘威/编译;全球化中的意外之财:教育出口[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宋健;百年接力留学潮[N];科技日报;2003年

8 ;低龄留学并非不可[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9 何兆武;中学西学之争下的近代化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刘薇;一个留学生眼中的澳洲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华;借新声于异邦[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邢宇;教育服务贸易分析与中国教育市场发展探索[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4 李树雪;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D];山西大学;2003年

5 谭超;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美;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初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晗;韩国跨境教育现状及问题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珞霞;浅探吴汝纶、张之洞的学术渊源与学制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7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47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