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尔对美国右翼主义教育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 阿普尔 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威权民粹主义 意识形态 教育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右翼主义运动在美国日益壮大,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致力于构建和复原庞大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工程。阿普尔认为,如果不加反思地接受他们的话语与主张,实质上是把一种带有特定倾向性的对社会与文化生活的理解盲目扩展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有意地消解了其他阶级与团体对社会与文化的诠释。为了纠正右翼主义者的偏弊,阿普尔明示了右翼教育思想的消极意义,对右翼霸权联盟中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威权民粹主义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揭示,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人们做出了应对右翼主义教育的思想提示。
[Abstract]:One of the purposes of the growing right-wing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o work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vast social and ideological projects. Apple believes that if they accept their words and ideas without reflection. In essence, it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ociety that a kind of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with a specific tendency is blindly expanded.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right-wingers, Appley made clear the negative meaning of the right-wing educational thought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other classes and group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deology of neoliberalism, neo-conservatism and authoritarian populism in the right-wing hegemonic alliance,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people to deal with right-wing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美国批判教育学研究”(DAA120175)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迈克尔·阿普尔是当代美国颇具个性的批判教育理论家,作为一位新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了马克思重视和强调实践的观念,他的理论研究是“以意识形态批判为出发点,而以社会实践为归宿的”[1]。他在回顾自身的学术与活动历程时曾说过:“我批判了许多当前教育改革的各种理论基础与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丽;元林;;信息技术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影响与解决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韩振江;;论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三阶段”[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3 郑富兴;;美国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李克建;;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陈露茜;;美国“学校大辩论”的学术研究路径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6 郭华;;论教学现实的社会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7 李霞;隐蔽课程建设之简要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8 黄萍;;新型知识观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的构建思考[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邹礼跃;;刍议课程改革与政治[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10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修芳;社会博弈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迪;家庭背景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东靖;保罗·弗莱雷的教师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谢丽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简论新自由主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肖克;;欧美当今主导政治思潮析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协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路线指导下的日本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肖克;;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博弈——欧美当今主导政治思潮探讨[J];南都学坛;2007年01期
5 赵诗逸;张懿凰;;第三只眼看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本质[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6 周朝成;;新保守主义与高等教育全球化陷阱[J];江苏高教;2007年02期
7 王占宇;王志中;;“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先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8 迈克尔·W.阿普尔;阎光才;;权力、知识与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06年01期
9 贺武华;;全球性学校重建运动的背景与理论支撑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迈克尔·阿普尔;罗燕;;谁改变了我们的常识?——美国教育保守主义运动与教育不平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易风;;和青年朋友谈谈新自由主义问题[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2 佟新;;新自由主义与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滕世华;;谁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种学理性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5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雷菁;洪灏;;新自由主义的由来、本质特征及其影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赵慧峰;俞祖华;;中国近代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守昌;;自由(freedom)、自由权(liberty)和自由主义(liberalism)[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求是;关注当代西方新保守主义思潮[N];浙江日报;2006年
2 [美] 威廉·K·塔布 吕增奎/编译;新自由主义种下什么果实[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张晨;阴谋论,还是谏言书?[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谷亚光;学习西方不能生吞活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记者 李延枫;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分析研究新自由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王宏伟;警惕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刘元琪 编译;新自由主义祸害发展中国家的农业[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法国否定经济新自由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美]马歇尔·萨林斯邋罗杨;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N];文汇报;2008年
10 邢志刚;平衡发展:超越新自由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子辉;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外交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李志东;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幼英;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衰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牛文俊;战后美国利润率长期变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克;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民主政治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贾曦;保守主义理念与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美国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世衡;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yN;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分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5年
5 黄秋霞;新自由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爱玲;新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D];新疆大学;2008年
7 郁s,
本文编号:1460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6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