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
本文关键词: 综合失灵 自由选择 共同治理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遇到的政策对象的主体分化、机制分化后的综合失灵、利益平衡中的钟摆现象等问题出发,提出未来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教育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功能从选拔走向选择、资源配置机制从集中走向自由、组织运行从他组织状态走向自组织状态等四个基本转向,并且在四个转向的框架下,提出了弱者权利优先、尊重自由选择、重塑政府角色和走向共同治理等教育政策价值定位。
[Abstract]:This article sets out from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et with the main division of the policy object, the mechanism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failure,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in the pendulum phenomenon and so 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educational standard in the course of future education reform is from single to pluralistic,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from selection to sele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centralization to freedom. Organization operation from other organizational state to self-organization state of four basic changes,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four turns, put forward the rights of the weak priority, respect for free choice. Reshaping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moving towards common governance and other educational policy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十二五”重大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区域推进均衡发展的多路径研究”(11JJD880031) 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及其改造”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0
【正文快照】: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各国教育政策对于一个国家乃至社会整体的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教育政策的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教育政策不仅成为社会之教育基础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而且成为社会之教育基础的重要构成。教育政策已经成为一种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思宇;罗大贵;杨红;李军;;“共享型教育公平”思想及其政策框架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2 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王蔚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职教论坛;2009年13期
4 周翠萍;;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石火学;;当前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的原因与矫正[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杨瑞龙,刘刚;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对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江海学刊;2002年01期
7 伍艳;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的结合: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4期
8 于忠海;;论教育政策实施中的教育思想异化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1期
9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10 胡建勇;黄志兵;;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董事会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纪如曼;;萨特伦理学基本框架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3 张进蒙;;西部大开发与价值选择[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共同治理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以宁波游泳健身中心管理体制改革为例[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姜宏青;;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模式与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孙国强;兰吉颖;;企业间网络组织的治理核心、特征与基础[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厉以宁;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葛丰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林小英;教育政策“失效”了吗?[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7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华安;独立学院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素明;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7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