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行动理论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2-24 09:32

  本文关键词: 行动理论 教师 教学行为 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如何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难题。行动理论中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视角。运用行动理论,有助于协调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与教育理念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与学生主体作用被淹没的矛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Abstract]:How to change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is alway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The theory of belief and application in action theory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is helpful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and educational idea,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subject position and the student's subject's function being submerged,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南海;;赋予行动以意义:韦伯与舒茨行动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2 李莉春;;“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之辩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邢伟荣;曹亮;;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当及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2 姚传明;;社会科学本土化:反思、批判与限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那明明;;知识视域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2012年19期

4 郑庆杰;;生活世界与行动意义研究的可能性——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一项考察[J];前沿;2011年01期

5 石巧连;赵燕;;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姣姣;实践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铁钧;大学生团队学习:模型建构与团队效能[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那明明;小学教师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静;笑声背后[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范敬群;网络话语意义生产与传播的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周聪;组织防卫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敦友;释义与批判─—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述评[J];江汉论坛;1995年07期

2 盛晓明;哈贝马斯的重构理论及其方法[J];哲学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欣;;教学改革与教师的教学行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何基生;心理学教师教育观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苏军;“教”教材与用教材“教”[J];上海教育;2003年14期

4 宋斌杰;;教学方法及教学行为多样性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Z1期

5 本刊编辑部;雍晓燕;;关注课堂教学成功的细节[J];四川教育;2010年10期

6 郝念;徐兰兰;;异地同步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学行为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7 刘妍君;王才康;;自我决定理论在新课改理念下对教学行为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赵静;赵蕾;王辉;;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翟相群;教师四种不良教学行为[J];黑龙江教育;2003年Z4期

10 陈卫华;教师的镜子[J];校长阅刊;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课题组;;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王永丽;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李茂森;;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矿校《构建健康课堂基本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传统课堂与健康课堂的差距的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5 梁建国;;“运用资源库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8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地位研究之综述——与教学论诸范畴关系的讨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崔艳丽;申继亮;查明华;;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要关注细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罗田县凤山镇长塘坳小学 汪习清;让课堂“活”起来[N];黄冈日报;2006年

4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中学化学特级教师 王云生;以学评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刘秀全;教学行为改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南京师范大学高新幼儿园 肖晋寒;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该怎样衡量教学是否“有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石荣学;在乎学生的“在乎”[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黄冈中学副校长 陈忠新;激情 开放 反思[N];黄冈日报;2005年

10 陈华忠(作者单位系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在互动教研中促进教师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艳红;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学行为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婕;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静;布迪厄实践逻辑视阈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侯栗宁;教师有效提问教学行为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广锦;《论语》教育理论范畴对当今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9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29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