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灾后小学生亲和动机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 动机 焦虑 精神卫生 学生 自然灾害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汶川灾后小学生的亲和动机、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改善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亲和力动机量表(AFM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随机抽取的绵阳市及周边的5所小学校的五、六年级43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地区、是否独生子女的灾区小学生亲和动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社交焦虑方面,女生的害怕否定评价和总分高于男生,城乡之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灾区小学生较易产生的三大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58%)、身体症状(25%)、自责倾向(18%);女生的学习焦虑得分高于男生,但自责倾向低于男生(t=-3.18)。社交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亲和动机和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结论社交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灾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亲和动机则通过与社交焦虑的负相关关系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ffinities motivation, social anxiety and its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fter Wenchuan disaster. Methods the affinities motivation scale (AFMSM), the children's social anxiety scale (SASCL) and the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MHT)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 436 sixth grad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affinities and motivation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n terms of social anxiety, girls' fear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total score were higher than boy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nly child and the non-only chil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thre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 were learning anxiety, physical symptoms and self-reproach, respectively, and the scores of learning anxiety of gir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But the tendency of self-blam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oys. There was a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mental healt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ffinity motivation and social anxiety. Conclusion Social anxiety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 to some extent, while affinity motivation indirectly affects mental health through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anxiety.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课题项目(09XJAXLX002)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2 魏军锋;;地震灾区重建期间学龄儿童心理应激源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6期
3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4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5 关素珍;刘向阳;刘继文;郑平;葛华;;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家庭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6 万爱兰;郭明;袁也丰;卢和丽;杨丽霞;;南昌市950名初中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7 方敏,赵俊红;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8 潘满英;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9 任俊,高晓东,王涛;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10 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梅娟;马芳;;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灾后心理救援[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李占江;;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2:心理论,,心技术,新发展——社会进化与心理进化[C];2010年
5 张妍;向燕辉;陈红;;四川地震灾区群体灾后人格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国华;柳宝祥;李艳祥;邢淑芳;王玉霞;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生理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理科 汪卫东;紧急心理救援知识问答[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金嫣;自然灾害下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马s
本文编号:1549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4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