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杜威的经验哲学与经验课程哲学

发布时间:2018-03-08 17:44

  本文选题:杜威 切入点:经验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杜威用整体哲学来看待经验,反对传统的二元论哲学将原本完整的世界划分为实体与现象、身与心、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经验与自然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杜威认为在这种分离和割裂的二元论哲学中,"经验"一词的内涵被严重误解。他认为经验既是在自然之内的,也是关于自然的;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经验就是生活;经验就是生命活动;经验是内在地联系着的;经验是指向未来的,它蕴含着自我生长、自我更新的力量。一切教育来自经验。教育的作用是扩展有益的经验,改造有害的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课程应按照儿童生长的自然进程,遵循儿童获得经验的规律,以帮助儿童获得有益于生长的经验。
[Abstract]:Dewey regards experience as a whole philosophy and opposes the traditional dualism, which divides the original world into entity and phenomenon, body and mind, sensibility and reas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ewey hold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experience" is seriously misunderstood in this kind of separated and separated dualism. He thinks that experience is not only within nature, but also about nature; Experience is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experience is life; experience is life activity; experience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experience points to the future; it implies self-growth. The power of self-renewal. All education comes from experience. The role of education is to expand beneficial experience, transform harmful experiences and thereb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e curriculum should follow the natural process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follow the law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experience, To help children gain growth-friendly experienc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类一般课题(BAA080015)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彩云;;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实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怡;试论杜威经验的方法对传统经验概念的重建[J];哲学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文科;胡桂英;;杜威经验课程理论对当前活动课程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2 肖放鸣;龙喜平;;论杜威经验课程中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思想及其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梁娜,蔡世华,戎辉;杜威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5期

4 张立成;张梅;;从杜威的政治哲学看个人、社会、共同体的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贞瑾;;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6 杜学元;康永攀;;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7 杜学元;康永攀;;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孔祥田;;杜威“科学精神”之评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袁慧芳;彭虹斌;;经验课程的自然主义形态——杜威课程思想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肖明全;杜威活动课程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陈焕章;;杜威理论评价中的非此即彼倾向质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6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源博;杜威的经验哲学[D];南京大学;2012年

2 颜娟;基于“经验”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6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平;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倩;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4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84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