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网络道德问题探析
本文选题:网络 切入点:青年群体 出处:《人民论坛》2013年05期
【摘要】: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网络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青年人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其网络道德现状堪忧,网络道德建设亟待加强,网络礼仪和网络自律性有待提高。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需要采取不断完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等措施,引导和提高青年的网络道德水平。
[Abstract]:The network is the extension of real life, and the network moral condi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real society.As the main group of network users, young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network mor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moral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network etiquette and self-discipline need to be improved.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network moral anomie, such as the anonymity and fictitious nature of the network.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system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youth's network moral level.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
【基金】:遵义师范学院院级课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016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当“80后”教师遭遇“90后”学生[J];中小学德育;2011年08期
2 孙瑞国;;网络平台下面临的德育教育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3 郝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谐;陶云;;当前农村城务工青年群体心理特征的多角度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欣;;不同群体大学生EPQ个性特征现状与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炳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张羽;邢占军;;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胡英子;;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机制是和谐育人的最佳范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刘新华;诺敏;;试论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程康;于立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桑志芹;谈文娟;郭晋玲;邓旭阳;杜文东;姜宪明;马向真;江鸿;朱逢久;吴继霞;孟庆恩;吴正国;周平;崔景贵;谢钢;夏纪林;周春开;周围;池忠军;;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官锡强;;因特网时代广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廖凤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与思想道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山 高鲁剑;怎样破解未成年人网络道德难题?[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高靓;补上网络道德这一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积淀思维 求新谋变[N];本溪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斌;今年将建35所城市新青年创业学校[N];湖南日报;2010年
5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宪俊;让网络成为师生关系润滑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郭永侠 贾宝文;浅谈当代青少年的互联网教育[N];廊坊日报;2005年
7 李鹏翔 俞俭;武汉:“新三好”标准拒绝“双面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郭铁生;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与对策[N];团结报;2003年
9 杨健;网络道德教育 热点中的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熊飞;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丹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对策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陈扬;论儒家“慎独”思想与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D];中南大学;2010年
3 顾师萁;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及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科;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二重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严桂泉;论信息时代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丽云;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辛辰;网络德育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凌美凤;网络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7年
9 韩成;中专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支宏;涉网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5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0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