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健康素质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留守青少年 + 生活事件 ; 参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摘要】:【目的】分析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健康素质的现状,明确生活事件和健康素质的关系,为制定留守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82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家庭生活、健康成长和学校生活。留守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与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学历、监护人学历、父母与子女的联系频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学习成绩等因素有关。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健康素质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中的健康成长维度、亲子关系、伙伴关系对留守青少年健康素质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留守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受其面临的生活事件的影响,故应着力培养青少年应对来自各种生活事件及其压力的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life events and health quality of left behind adolescent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health quality,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quality of youngsters. The main life events of the left behind adolescents were from family life, healthy growth and school life. The health quality and gender, the place of residence, the place of residence, the only child, the father's education, the guardian education, the frequenc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ife events of the youngsters and the health quality and their dimensions. The healthy growth dimension, th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partnership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youngsters in the life events (P0.001). [Conclusion]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youngsters sh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life events they face. We should train young people to cope with various kinds of life events and their pressure.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MZ081)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03)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友;李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林南;恩塞尔;谈谷铮;;生活压力与健康[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1年05期
3 陈文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4 冯丽云,王宇中,吴国华,刘长文,李克均;生活事件因素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1期
5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6 刘连忠,肖水源;社会心理应激与自杀[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7 鄢静;何娜;沈智慧;;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8 杨莉,胡竹菁;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9 赵久波;张小远;;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雪泥;;别让疾病形成孩子的消极性格[J];家教指南;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吴明证;;自尊结构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如芬;余达淮;;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侯友;陈中永;钟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莉;胡竹菁;;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富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与个性因素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2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3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4 俞晓莉;抑郁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5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汤世明;拒绝“恐非症”[N];健康报;2003年
7 心理博士 王国荣;她为何总恐惧自己变成穷人[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李从甫;焦虑也有正常与病态之分[N];健康报;2006年
9 赵楠;遭遇心理危机的时刻[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梁占生;利导思维有益健康[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方乐;心理解剖在农村青年自杀身亡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熊婧;影响警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7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