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4-22 01:07

  本文选题:朱熹 + 道德教育思想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9期


【摘要】:朱熹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道德教育思想。他在理一元论哲学的前提下,构建了道德教育的形上学,并以心性论为基础,论证道德教育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朱熹认为:培养理想的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变化气质"是道德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修养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功夫。我们对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继承创新,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Abstract]:Zhu Xi formed a unique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long-term moral practice. He constructed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rational monism and demonstrated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human moral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ental nature. Zhu Xi holds that cultivating ideal person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changing temperament" is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at cultiv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skill of moral education. We carry on th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to Zhu X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certain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emporary mor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武夷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朱熹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项目编号:2012B1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24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妍凝;;朱熹心性论当代研究评估报告[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2 鄢建江;;朱熹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价值[J];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陈凤;;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探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4 姚郁卉;朱熹《小学》的蒙养教育思想[J];齐鲁学刊;2005年04期

5 张喜彬;;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理路及其当代价值意蕴[J];理论界;2010年07期

6 贺晴;;浅析“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姚瀛艇;论黄宗羲对张载的疏证[J];史学月刊;1987年01期

8 黄金钟;;朱熹对提高闽人文化素质的贡献[J];教育评论;1990年06期

9 林建华;简论朱熹心性动静的思想[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徐刚;自然哲学双峰:朱熹与柏拉图比较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力达;;简论朱熹对易学发展的贡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陈其芳;;朱熹与武夷山[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何乃川;林振礼;;朱熹“逃禅归儒”的思想转变[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郑学檬;;在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代序)[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方彦寿;;朱熹刻书事迹考[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徐刚;黄训美;;思想与现实的交融——朱熹人才观的思考[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贾新奇;;试析朱熹的权宜理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柯远扬;;朱熹闽学学术思想的渊源[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何成轩;;朱熹对儒学南传的贡献[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秀昌;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N];光明日报;2004年

2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马照南;朱熹《四书集注》的文化意义[N];福建日报;2010年

3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N];光明日报;2008年

4 王长达 刘建光 洪新瑜;传承朱子文化 打造标志品牌[N];三明日报;2008年

5 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 马有;朱熹论读书[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立文;朱熹的理学精神[N];温州日报;2008年

7 白如祥邋张桂珍;儒家责任伦理的当代价值[N];学习时报;2008年

8 ;朱熹与《周易本义》[N];光明日报;2000年

9 边建军;董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N];衡水日报;2009年

10 卢敦基;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相佑;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尹怀斌;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雷喜斌;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霞;朱熹自然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常裕;河东学派考论[D];南开大学;2006年

8 周之翔;朱子《大学》经解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王宏海;以人学为视角的朱熹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礼芳;试论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及当代历史使命[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险峰;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4 孙德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禅军锋;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探析[D];新疆大学;2008年

6 李群;论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演变及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会霞;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林楠;论以和谐为主题的矛盾思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孙华;朱熹《家礼》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程桂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4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84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