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行政系统的内外合作与民国前期教育——基于蔡元培与范源濂三度合作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25 09:29

  本文选题:蔡元培 + 范源濂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摘要】:1912年,蔡元培与范源濂二人分任北京政府首任教育部总长和次长,开始了中央教育行政系统内的合作,在"能者在职"的原则下奠定了新旧并存的人事格局和高效合作的良好风气,共同完成了召集临时教育会议、筹划民国教育大业的决策尝试。此后,范源濂三任教育总长,坚持合作期间的用人原则和执政思路,形成三次执政活动高峰,推进了民国前期教育事业的发展。1917年初,受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的邀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二人实现了中央教育行政系统的内外合作,期间推动了大学改制的顺利进行,不仅使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发生改变,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高等教育制度,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Abstract]:In 1912, Cai Yuanpei and Fan Yuan-lien were appointed the first and second director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 and began cooperation within the cent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capable on the job", it has established the personnel pattern of the coexistence of the new and the old and the good atmosphere of efficient cooperation, and has jointly completed the convening of the temporary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decision-making attempt of the great cause of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n, Fan Yuan-lien, the third education chief, has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employing personnel and the ruling think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on, forming the peak of three governing activities,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At the beginning of 1917, he was invited by Fan Yuan-lien, then director general of education, to do so. Cai Yuanpei became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They realiz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of the centr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During this period, they promoted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which not only changed the patter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also further improve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Promote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青松;;课程论视野下的群育新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张爱红;;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惯性”的质疑——兼论庄子美育的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九如;;中美庚款留学述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敏;清末士绅在新式教育领域内的活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刘功君;;清末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魏小娜;;美育对教学论理论建构的启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张俊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成功实施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吴洪成;张艳芳;;辛亥革命前后的军国民教育思潮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段宝林;蔡元培与民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邱志荣;;对绍兴水文化建设之探索和传承[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湛中乐;韩春晖;;论大陆公立大学自治权的内在结构——结合北京大学的历史变迁分析[A];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4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永静;我国高校学年学分制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赵海芳;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林红英;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洁;民国时期福州教会中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萌;河南近代女子中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叶波;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正平;于潇;;教育决策民主化的最初尝试——民初临时教育会议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福业;试谈蔡元培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张雁;从国立北京艺专论蔡元培的美育实践[J];美术研究;2005年01期

3 王新平;傅蓉;;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8期

4 熊振;;蔡元培“现代学生”观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陈炜;;张謇与蔡元培教育思想之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7期

6 周士琳;;教育和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0期

7 付蓉;解启扬;;蔡元培的女子教育伦理思想[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翼星;;时代呼唤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钩沉[J];教育与职业;2010年04期

10 李朝阳;;查里斯·W·艾略特和蔡元培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萍;;蔡元培的融通文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豆建民;;蔡元培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程斯辉;;蔡元培与近代教育领域的反腐倡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康健;;蔡元培关于普通教育的基本观点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燕庆明;;实施教育创新工程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黄元国;覃兵;;论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理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尹鸿祝、邱红杰;我国高中与高等教育教师短缺120万人[N];人民日报;2003年

2 李江涛 于庆浩;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开幕[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促进会副会长 黄旭东;艺术教育界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误读及出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记者 司文;民办非学历高校须严格按照备案招生[N];西安日报;2009年

5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李兰;蔡元培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美育[N];美术报;2004年

6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蔡元培的国民教育读本常读常新[N];北京日报;2009年

7 常生龙;校长应做的五件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霞 辑 曲玲 编译 高靓;美国颁布新法让更多人“上得起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陈彩虹;“西部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10 齐福臣;做强做大科教事业 迎接教育发展的春天[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王欣双;中国教育供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高志良;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技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冰;政权重组与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3 何俊华;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镇海;论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红;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相振芳;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7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魏海静;中国大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黄胜昔;现代性的渴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肖楠;汉代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0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00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