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神经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从“实验室”到“教室”的学习科学

发布时间:2018-04-25 11:16

  本文选题:教育神经科学 + 实验室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心理、脑与教育的整合研究,已经在教育研究者与行为研究者、认知科学研究者、神经生物学研究者、心理科学研究者之间建立了永久性连接,这些学科的繁荣以及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对学习科学的更深层次理解,形成了一个神经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领域,即教育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被誉为是从"教室"中走出的神经科学,它通过神经科学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研究来自教学实践中的学习问题。然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整合并不十分顺利,神经科学的知识往往被教育实践者错误解读,并形成"神经神话"。神经科学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导致神经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数字鸿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但是,通过加强神经科学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双向交流,能推动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促进教育神经科学对教育实践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brain and education has established a permanent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behavioral researchers, cognitive scientists, neurobiologists,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ers. The prosperity of these subjects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mong these research fields have promoted ou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science and formed a neuroscience-oriented pedagogy research field, that is,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is regarded as the neuroscience that comes out of the classroom. It studies the learning problems from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techniqu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neuroscience.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neuroscience is not very smooth. The knowledge of neuroscience is often misinterpreted by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and forms a "nerve myth".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 between neuroscience researchers and teaching practitioners leads to the "digital gap" between neuroscience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can not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by strengthening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science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can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
【基金】: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和教育评价改革研究”(DMA090347)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韦钰;;神经教育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2 周加仙;;“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周加仙;;教育神经科学的领域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姜永志;刘额尔敦吐;;近代哲学与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基于语言哲学的发展脉络[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5 周加仙;;美国的早期儿童教育运动:脑与认知科学的分析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7期

6 胡谊;桑标;;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亮;许磊;;脑科学中关于学习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2 姜永志;;近代心理学的逻辑演变与发展趋势[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周加仙;;教育神经科学的领域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马伟娜;姚雨佳;桑标;;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基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孟维杰;;文化的阐释:鲁利亚文化心理观与心理学当代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2期

6 佘燕云;杜文超;;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王华;;关于教育起跑线问题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8 孟维杰;;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自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丁杰;蔡苏;江丰光;余胜泉;;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10 陈育庭;;基于随机时滞模型的学习成绩波动规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智才;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加仙;;“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葛鲁嘉;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4 葛鲁嘉;;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探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阳小华;西方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哲学渊源演变[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6 葛鲁嘉;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周加仙;;学习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4期

8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宁;[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明,,沈占英;谈如何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益[J];中国电力教育;1994年02期

2 张倩华;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6年04期

3 李诗仙,姚毓喜;我校实验室重点投资实施项目的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7年01期

4 杨丽珍,陈堰波;搞好实验室社会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7年03期

5 哈威·亚治基安;;世界最大的科学课堂[J];科技潮;1998年05期

6 张明高;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1期

7 马汉达;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1期

8 孙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教学科研楼[J];建筑学报;2006年02期

9 叶波;;云南省沧源县举办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培训班[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06期

10 罗森;;韦尔斯莱女子学院科学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寅平;薛晓明;;略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意义[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张瑞t

本文编号:1801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01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