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8 12:12

  本文选题:社区教育 + 数字化学习 ; 参考:《职教论坛》2013年09期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走近了人们的学习,形成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效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市民创造了新的选择和机遇,也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推进要素,深入思考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digitization into people's life, approaching people's learning, forming digital learning. As a new learning method, digital learning has effectively expanded the learning space, created new choic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itizens, and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adva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and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上海市长宁区业余大学;上海开放大学长宁分校;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市民需求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编号:C1005),主持人:宋亦芳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2 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4期

3 戴建平;;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的SWOT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1期

4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5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6 齐剑鹏;网络学习社区——在线国际远距离合作学习的一次新尝试[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7 李克东,谢幼如;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肖君;朱晓晓;李雪;;上海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系统建设及应用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陈乃林;;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惠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赵红;;论信息化教学在英美国家概况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陈礼松;高虹;;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教学的三个阶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俞利华;;信息技术与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侯进慧;;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8 范玉琴;许良政;;信息技术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9 方志英,卢祥;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英语听力技能训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丁忠利;高校人事工作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 肖云;;数字科技馆体验馆的设计与实践[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8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林爱兵;;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邓卫斌;;CG技术再创动画新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春梅;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披露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6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洋;3G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策略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玲,孙德林;数字产品及其定价策略[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2 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2期

3 李亚婉;开放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念与实践——中英开放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9期

4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5 沈建仪;戴建平;邹佳帅;;无锡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9期

6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7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李勇帆;论新世纪数字化教学的内涵与特性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9 张映姜;论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谢舒潇,吴芸,谢雨萌,李招忠;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特征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光辉;蔡亮光;;学习型社会新形式:社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考试;2008年05期

2 蒋舟;张冬利;;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2期

3 王福友;;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赵鑫;;对教育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3期

5 赵鑫;;对教育理论内涵、形成和发展的再思考[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6 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形成和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翁兆琪;浅谈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8 王星霞;论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9 涂莹莹;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教育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职大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铁牛;论教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艳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谈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YZHJ课题组;;营造一个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崔文闰;;网络环境下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志;王佑华;;学校文化的发展和诊断[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采;;美国教育史学的创立与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陆文勤;;江阴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潘正伟;;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四步曲[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宋荐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方针的提出和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青;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打造南开社区教育品牌[N];天津日报;2008年

2 ;打筑社区教育天津品牌[N];天津日报;2007年

3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崇尚知识 享受教育 终身学习[N];解放日报;2008年

4 丁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花落”甘井子[N];大连日报;2008年

5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谢雄;福清晋安榜上有名[N];福州日报;2010年

6 鞠宪章 刘晓华;协会制:社区教育的亮点[N];中国社会报;2003年

7 记者  潘秀慧 通讯员  刘添梁;我市社区教育初见成效[N];温州日报;2006年

8 记者 周波;青羊区 社区教育全国样板[N];成都日报;2010年

9 于洪全;和谐之声唱响社区[N];大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江芸涵;学校校长领衔社区教育[N];四川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海兰;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书娟;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建录;美国特许学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亚楠;信息化环境下社区教育网站的设计与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浩斌;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东晓;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梁冠文;建构生命化的教育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5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15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