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兼谈如何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
本文选题:过度学习 + 危害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5期
【摘要】:"过度学习"是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对超量、超难的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它表现为重复学习、超量学习和过难学习。过度学习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耗尽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过度学习的存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读经书的教育传统、重社会的教育目观、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去理性的教育操作。为了实现过度学习的救赎,必须树立发展个性的教育观,建构重特长的考评制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Abstract]:"Overlearning" means over and over repeated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public learning, over and over difficult content. It is repeated, overlearning and difficult to learn. Overlearning has damaged the health of the students, depleted the students' potential, strangled the nature of the students, and suppresse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udents. There are four main aspects of the existence of overlearning. The reasons are: to read the educational tradition of the classics, to emphasize the view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ety, to emphasize the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to the rational education oper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demption of overlearning, we must set up an educational view of developing a personality, construct a special and long evaluation system, encourage the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基金】:湖北省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常态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07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B087)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辉;;中国科大少年班反思[J];观察与思考;2007年03期
2 李朝东;教育理念的反思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3期
3 李世伟;;试析教育中“双累”的现象[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2期
4 鲍建生;;中英两国初中数学期望课程综合难度的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9期
5 张文宇;傅海伦;;新加坡与中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12期
7 李荟;丁伟;;基于内容分析的中澳科学教材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11期
8 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 (四)记忆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1997年04期
9 陈志良;个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10 陈传锋;陈文辉;董国军;孙亚辉;林崇德;;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基于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超;;论传统家庭作业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黄子响;;从个体利益到道德凝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科学化起点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子杰;;记忆策略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范若恩;戴剑娥;;反思还是反讽?——后殖民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阿凡达》主题变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赵伟;;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发生学逻辑探析及中国化启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芬;现代教学中的同化和顺应[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段晓璇;;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幼儿科学概念的学习及其教育指导[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李楠;;全球化与英语专业课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春明;林世威;李晓莉;李红玫;;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与化学教学的学生观转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10 赵建群;;牛津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尝试[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于维栋;;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武锡申;;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中三个问题的综述[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D];复旦大学;2011年
7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晓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探[D];苏州大学;2010年
4 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小燕;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钭方健;有效分层作业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霖霖;在当代视野下对诵读教学的重审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储育民;思想政治课策略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叶利娟;图式理论对高三叙事性文本阅读与写作材料运用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晓霞;高中数学课堂笔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春莲;外国中小学生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一窥[J];湖北教育;2005年06期
2 沈长生;运用整体原理教学相遇问题[J];湖南教育;1999年19期
3 刘敏;;中美化学入门教材比较[J];化学教学;2009年09期
4 黄小莲;家庭作业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年05期
5 朱红;;中美两种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以温度计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年02期
6 方红峰;;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1期
7 郭思乐;;生本教育:最大限度地依靠生命自然——突破东方考试文化圈的一种思路和实践(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4期
8 杨秀治;刘宝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国际比较[J];民主;2006年08期
9 陈文魁;行程问题的一类基本模型——定值模型[J];数学教师;1997年09期
10 任宝贵;;国外家庭作业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文第;试述教师心理危机的成因、危害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年02期
2 龚燕;青少年心理健康刍议[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肖余春;中小学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心理危害与干预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Z1期
4 李群英;论大学生的嫉妒心理[J];云梦学刊;2002年02期
5 王鹏,王伶俐;教育腐败现象及其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魏传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心理虐待现象[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S1期
7 周时梁;;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预防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于丽琴;;学校教育看不见的灾难的研究——心灵虐待[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7期
9 张东祥;张娥;;浅谈教师不良情绪的调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5期
10 郑洁;;浅议大学生嫉妒心理危害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t,
本文编号:1902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0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