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本文选题:新加坡 + 青少年道德教育 ; 参考:《河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国家,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极为发达,并且国民素质也为世人称道。新加坡的繁荣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方面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外国经济力量在促进国家发展中固然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其成功的国家道德教育体系。经过仅仅四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是其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对新加坡现阶段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历史发展进行梳理,通过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途径的介绍和分析,探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中获得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期为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发展为背景,介绍了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新加坡在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本国国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第二部分对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介绍了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项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加坡在实施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利用多种手段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同时,在这一部分归纳了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是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同时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方法。最后一部分从借鉴的角度对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进行探索和思考。文中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施;开拓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重视实践,强化品德意识,,完善社区服务和志愿者行动,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
[Abstract]:Singapore is a country known as garden city, not only the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is extremely develop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is also praised by the world. Singapore's prosperity is the result of its combine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and foreign economic forces have certainly played an inestim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But the key factor is its successful national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unique content system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t the present stag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is obtain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innovating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ingapor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How to adjust and achieve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t several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its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content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young people by various mea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rt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mai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leg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and applie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The last part explores and ponders how to establish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ference.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open up and innovate, combine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 create a good moral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by integrating society, family and school,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e. Strengthen moral consciousness, perfect community service and volunteer action, and us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红;;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J];成才之路;2007年17期
2 叶雷;大众传媒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9期
3 李友山;;道德是被感染的——浅谈德育的主要途径[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09期
4 关培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十大关键——《培育有道德的子女》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5 毛瑞明;以德治国:适逢其时的治国方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史微微;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构筑法制教育的宽大平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4年34期
7 雷雳;;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8 高德胜,刘南,齐立旺;让德育之花在互联网上绽放——“信息时代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10期
9 张茂坡;;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现代农业;2010年11期
10 ;青年发展 道德先行[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学龙;;“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海涛;;改革开放与职业道德[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甘宝清;;学校体育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姚艳华;;顺时应势、求真务实,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成丽英;;新加坡保险市场——加快构建中的亚洲保险枢纽[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7 李多海;杨爱东;许世成;;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苗雨润;;师德修养与传统美德[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9 卢翠玲;;开辟传美教育途径 探索传美教育方法[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10 李晶;;浅谈德育在语言教学中的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寅峰 乌云斯琴;张启华三谈青少年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毛立军;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建业 本报通讯员 李文凯 张立操;让心灵沐浴阳光[N];济宁日报;2010年
4 张建儒;争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领头雁”[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团省委宣传部部长 旭东;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N];江西日报;2001年
6 夏春;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N];浙江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燕;共同探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匡迪;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未来发展[N];联合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郑东敏;齐行动,让他们的明天更美好[N];酒泉日报;2008年
10 赵越;青少年道德教育浅议[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徐金海;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英;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方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帮寨;意识形态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变革[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单业才;社会发展的微观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借鉴意义[D];河南大学;2013年
2 王珏;战后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锐鸿;论“知行合一”观的历史完善与当今弘扬[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淑萍;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5 管卫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邹彬;电视泛娱乐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卢梅丽;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亓延坤;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与发展[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华军;新加坡国会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毅;德国与新加坡议会共和制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9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0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