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义务教育 + 教育发展方式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经济与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义务教育发展方式,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义务教育发展要沿着结构、技术、制度三条路径加以转变,分别关注教育结构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育制度调适。其中涉及的主要任务包括:调节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管理重心,推动城乡、区域学校协同发展,完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管理体系。
[Abstract]:The main task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clude the adjustment of quality resources , the promotion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 teaching skills ,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entre of grav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management , the promo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al schools ,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women ' s education in floating population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AFA11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陈道明;;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变化的调查分析[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5 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杜晓;[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耀;;新课标视阈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刍议——由三堂小学课引发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李敏;邓泽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3 史学武;;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主旨与思路[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陆远权;马吉;;重庆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及路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苗雪红;;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顾永安;;城乡教育一体化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胡伟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彭培欣;;中国大陆与香港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比较及反思——以人教版与港版的“工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12年02期
9 邵泽斌;;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从城乡教育均衡到城乡教育一体化[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10 魏峰;;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志磊;袁连生;;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雪;;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褚宏启;;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籍莹;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杨春;江西省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向宇;政府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发挥[D];延安大学;2011年
5 程娟;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灵希;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瑞;思想政治教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及对策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8 曹健;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姚素青;吉林省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珩;山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与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绽蕊;京津沪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几个教育指标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孙启林;孔锴;;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阎凤桥;;国外基础教育管理及财政体制改革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5 曾晓东;;美国“择校”中的争论:问题的性质及制度涵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6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8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10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杨银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袁振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续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劲松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汪明;[N];光明日报;2002年
5 胡瑞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守军;陈丽羽;;制度与实践:我国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分析逻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李明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以浙江省为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9期
3 李艳,李双名;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两难选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陈丽霞;;瑞士教育制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2期
5 张新;尤农;;发展中的武都教育[J];甘肃教育;2006年21期
6 刘海芳;21世纪的严峻挑战与基础教育的全面振兴[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7 俞景华;;央视《实话实说》栏目总策划杨东平在本刊实话实说——教育制度的不公导致教育不公平[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05期
8 阎光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底线公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9 张烁星;杜玺娜;;韩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及其缺陷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10 申长平,周巧红;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优化我国教育结构[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慧勤;刘寒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能力建设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屈芳 赵发中;义务教育:让阳光沐浴每一个孩子[N];河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芳;资源优化配置 结构日趋合理[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3 ;如皋:“活动单导学”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敏 何瑞琳;未来十年,扬州教育有何新变化[N];扬州日报;2010年
5 郑爱平;漫议芬兰义务教育[N];人民日报;2005年
6 太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顾埃荣;已到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了[N];太原日报;2010年
7 记者 阎晓明;北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8 蔡方华;择校大战让义务教育面监严峻考验[N];西部时报;2005年
9 记者 宋梅瑛;九台经验:实施义务教育加绿证教育[N];协商新报;2007年
10 豆念发;含山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教育公平[N];巢湖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巨光;民国教育社团与民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江野军;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吉璐璐;我国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刘玉涛;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7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隋明刚;中日义务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6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1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