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与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24 09:27

  本文选题:教育评价系统 + 要素 ; 参考:《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教育评价系统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确定了教育评价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同时也确定了教育评价系统功能的限度。教育评价系统以内隐教育评价系统、灰教育评价系统及外显教育评价系统三种形式存在。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与机制是设计教育评价质量的基础,教育评价质量设计是教育评价质量之源。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nstituent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s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determines the limit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here are three form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mplicit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gre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explicit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are the basis of designing educational evaluation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quality design is the sour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quali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教育评价质量控制研究”(08JA88002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庭孝;;科学评价系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李金海,刘辉,赵峻岭;评价方法论研究综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李亦菲;;教育评价的要素和结构[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1期

4 杨金观;聂建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个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被误解的概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1期

5 王玉j;论价值标准的科学性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2年07期

6 李凌艳;李勉;;从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学校评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7 肖常磊;;教育评价的系统论观点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8期

8 邬向明;;教育评价:复杂的人与薄弱的评价理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选拔性教育评价要素与原则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9期

9 王良铭;;论价值评价及其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彭钢 ,汪仁;教育评价的要素和过程[J];江苏教育;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有志;王会寨;陈岭;;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柴小青;;可持续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3 文庭孝;;科学评价系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任全娥;;论信息哲学对科研成果评价的方法论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牛培源;;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基本要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钟小伟;;大众化阶段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2期

7 邓伽;论事实性认识与评价性认识的关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兰春;王双成;王辉;;课堂教学评估的多层次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肖爱;何云辉;;高等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与变革[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2期

10 陈文贵;陈静;;高校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柴小青;;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系统分析[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晓君;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丙丰;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秦吉波;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与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10 高振峰;河北省科技资源配置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耀国;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三维工程地质建模与适宜性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樊烨;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多主体学术交流感知价值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冯金明;企业知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玉娟;虚拟实验教学评估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韦艳梅;沪台两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国芬;论人的价值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素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基本经验和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源;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陈树平;公共建筑使用后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钢;美国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2 刘尧;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从我国的教育评价学研究谈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郝立忠;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4 余文森;论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王俭;;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误区的价值取向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李金海,万杰,于海涛;技术市场环境的比较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李金海,张录法,魏彦莉;企业创新能力(度)分析与评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8 李金海,陈慧,张金成;服务业顾客满意概念模式回顾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李金海;多元回归分析在预测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刘新福,李金海,张建军;基于并行工程的概念设计分析模型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龙;浅谈教育投入机制的创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汪全尧;学校制度创新简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李春红;论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石冰洁,齐再前,张春先,郭广生;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黄清文;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孙怀玉;对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认识[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张思灵;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及其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应蕙蕙;课程考试与教育质量[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9 王民,毛大立,姚训;上海高校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政策与机制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赵洪恩;美育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进康;;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机制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魏真;;建立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机制势在必行[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许永敏;;试论网络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共享应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光国;张善继;;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机制实验研究[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郭光友;曾令涛;吕小定;唐清安;;教学多媒体信息资源表征及应用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董宝良;;迈向二十一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施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互助机制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四莲;;团队精神与和谐校园的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危文斌;刘赣洪;;在线合作学习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英;;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合格人才[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一言;理念、管理、队伍[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金传宝;二十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要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江苏省盱眙中学 邱海林;怎样的课堂才是“和谐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崔泽华;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N];辽源日报;2007年

5 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林仲豪;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构建路径[N];湖北日报;2008年

6 刘银玉;也说和谐校园建设[N];甘肃日报;2008年

7 益阳教育学院 李静;建设和谐校园之我见[N];益阳日报;2006年

8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要素[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朱宇;全面深化宁波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N];宁波日报;2008年

10 北京市六一中学副校长 刘春修;“宽”: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屠宏;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常泰;关于大学—中小学伙伴合作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佩军;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先锋;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龙长权;3~5岁儿童与成人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的语言标签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胡延亮;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牛丽娜;网络导学教师培训内容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章扬安;学校发展的要素及其优化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查冲平;师范类本科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尹美善;校园文化德育实效的实现机制及提升策略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8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