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民国西藏私塾教育活动述评

发布时间:2018-06-04 00:45

  本文选题:西藏 + 民国 ; 参考:《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摘要】:民国西藏私塾教育的设施及环境简陋,教师多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主要来自中上层贵族、富裕城镇居民和有钱商贩家庭,师生关系强调"服从";教学内容以"藏文"、"筹算"及"佛教经典"为主。与同期内地私塾教育活动相比,在普及程度、塾师身份、教学内容以及受教对象方面都有所区别。教学过程强调"练习"、"背诵"加个别指导,教学组织形式以"老带新"及"助教"为基本特征,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也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Abstract]: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of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in Tibet were simple, and most teachers had dual identities. The students mainly came from upper and middle class aristocrats, wealthy urban residents and families with money and trader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mphasizes servitud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Tibetan, planning and Buddhist scriptures. Compared with the mainland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same perio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opularity, the status of teachers,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emphasizes "practice", "recitation" with individual guidanc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with "old belt new" and "teaching assistant"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凯里学院2012年度博士专项课题“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对象”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BS 201203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南民间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DHA100251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改玲;甘南藏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藏汉文化交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马戎;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J];中国藏学;1998年02期

3 喜饶尼玛;央珍;;民国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述评[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4 姚便芳;;论昌都地区双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5 马戎;;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J];中国藏学;2011年02期

6 桑丁才仁;;民国玉树县建政史略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7 王冬兰;刘彤;;藏族传统社会宗教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一种文化人类学视角的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8 付志刚;何一民;;略论清代以来西藏城市的历史地位[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9 德倩旺姆;;藏族寺院教育与现当代学校体系中的藏文化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4期

10 陈锴;吕金梅;;西藏教育制度探源[J];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傅千吉;;藏医学教育发展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房灵敏;;从西藏的特殊性谈西藏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2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坤;内地西藏班(校)藏汉英三语教育的课堂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高全蓉;甘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本土化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丹丹;蒙藏委员会与蒙藏事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嘎藏土买;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甘南藏汉双语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阙龙开;宗教影响下之古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杜敏;康区在民国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王志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藏政策的演变[D];西藏大学;2011年

8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卢金金;西藏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怀远;关于科教兴国科教兴藏的几个问题[J];西藏科技;1997年04期

2 ;西北西南教育报刊协作会在我省召开[J];四川教育;1985年11期

3 王岳;人教社编辑干部赴西藏培训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11期

4 吴德刚;关于西藏自治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西藏研究;1996年03期

5 ;只要西藏能做到的我们尽力而为企业家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尽力解决──江村罗布主席在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6年09期

6 ;论点摘编[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7年05期

7 吴德刚;西藏教育50年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一)[J];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02期

8 熊雷;西藏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01年02期

9 滑万东;灵魂由之净化[J];中小学管理;2002年03期

10 王克胜;西藏之旅——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尝试[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桑平措;;西藏高校心理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3 张f;;对藏族儿童智力发展的分析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韬 吴伟;素质教育在西藏[N];西藏日报;2002年

2 浪卡子县白地乡完小 达瓦多吉;用传统养生体育推进学校体育教育[N];山南报(汉);2006年

3 王聪 颜园园;诗琳通公主西藏助学:4学生已圆大学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记者 王乃儒;振兴西藏 科教先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乃儒;雪域西藏:数据闪烁教育亮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见习记者 陈扬渲 实习生 池勤艳;接过接力棒满怀激情赴西藏[N];浙江日报;2005年

7 ;从西藏公学筹建 看中央对西藏现代教育的关注[N];西藏日报;2001年

8 记者 王珊;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西藏日报;2004年

9 记者 王建新 岳富荣;西藏贡嘎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10 王晋堂;令我惊喜、惊讶的西藏义务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乡村教育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鹏;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29-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良田;西藏宗教寺院教育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3年

4 卢兴民;清代山东书院研究三题[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5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75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