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学 +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9期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领域公平公正的理念。生态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契机和新的研究视角: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观、平衡观、动态观和整体观契合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宏观生态、微观生态和虚拟生态;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模式;基于两种发展模式,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传统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混合发展阶段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
[Abstract]: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educational idea, but also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mbodies the idea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an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education bala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ainly includes macro ecology, micro ecology and virtual ecology.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l of reg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ainly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l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the two development models. That is, 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regional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regional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regional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stage.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分类号】:G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才平;方奇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杨昌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8期
4 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6 周培植;;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杭州市下城区“高位均衡、轻负高质”教育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 周培植;;“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杭州市下城区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反思[J];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王星;;区域内师范类院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12期
9 王慕镇;;试论生态整体主义[J];新视野;2009年02期
10 庄榕霞;王铟;;学校技术生态系统中新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昌华;;教学中个体差异性平等的内涵及实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邹晓宏;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大学贫困生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戴宗红;;E-learning与深化高职实训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蔡冠群;张新民;;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赵巍;将多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左建军;徐麟;;中医院校多媒体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代海芳;汤菊香;张志勇;;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2期
8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周丽红;;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10 苏同福;樊素芳;袁超;周斌;宫长荣;;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3 朱莹;贾永兴;;基于网络的问题式学习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4 孙盛萍;杨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刘金广;;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熊娟;;教育信息化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董倩倩;;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影响的分析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凤英;代理签名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及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妹芝;促进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学;2011年
10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孟宪翔;网络电视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逯昌浩;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晓勇;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3 韩晓玲;;网络学习的生态观解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熊才平;戴红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当地信息资源中心的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冯锐;任友群;;学习研究的转向与学习科学的形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高向东;;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7期
7 谢艳阳;张秀梅;;在线学习生态系统中远程学习者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张豪锋;李春燕;;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宿晓华;网络学习生态视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技术将步入中小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2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语文建设;2002年11期
3 宗明魁,任向民,谷汇川;信息技术在新世纪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4 王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室的安全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年09期
5 邓云;谈浅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广西教育;2003年26期
6 石德芝 ,韩慧;再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山东教育;2003年Z4期
7 华丕长;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8 刘南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张剑平,李慧桂;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彭习梅;应用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谢玉林;;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地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国安;刘兴淼;宁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虚拟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工作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东梅;;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广智;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N];黄南报;2009年
2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术: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康雅楠;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N];长治日报;2010年
4 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阳市教育局局长 李秉中;用信息技术为家长学生“减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曹全利;信息技术与信息学奥林匹克教学思考[N];莱芜日报;2010年
7 曹东;信息技术带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张林月;今年我市招60名特岗教师[N];鹤壁日报;2011年
9 电子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事业部 刘向永;打造信息技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马珊;浅谈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红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概念图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娅;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晓凤;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建秋;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0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1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