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超越:唤醒教育的本真——从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看我国当代教育改革
本文选题:雅斯贝尔斯 + 教育 ; 参考:《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从"自由、生成、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本体论、价值观的层面来反思教育,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自由交往,教育的目的是达成人的自我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人"的教育目标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转变教育方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Abstract]:German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Jaspers from the "freedom, generation, transcendence" philosophy basis of existentialism, using the way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from the ontology, the level of values to reflect on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unique opinion on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and the free communication of spiri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achieve the self-gener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is to become "whole person". Yashi'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implici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whole person" and th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urgently. 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train th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目标体系研究”,编号:No.12BKS073
【分类号】:G40-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龙文祥;龙陶陶;;Quiz game:数字化学习评价方式的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吴顺安;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莹;孙凡;;个性化教学中的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孔林;;论教育中权威存在的可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曾华;;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继承与超越[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7期
4 曾华;;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借鉴、吸收与超越[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叶龙花;;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5期
6 曾华;;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继承与超越[J];基础教育;2008年10期
7 荀振芳;教育:对生命本原的追问和超越——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8 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8期
9 陈美华;刍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晓明;;当代课程理论对“主导的课程范式”的超越[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林;;权力的制衡与积极的自由——美国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朱汉民;;湖湘学派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周明远;程功明;;用协同理论指导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金盛华;章志光;;试论创造力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吴国珍;;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王镜虞;;陶行知的教育哲学观浅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9 熊若蔚;;对民办学校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邵晓芸;;理情教育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模式之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晓兰;我州全面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2 李萍 编译;“欧洲2020战略”教育目标难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 马燕生 江洋 柯常青;欧盟如何落实2020教育目标[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雷泓霈;由“将生存能力写入教育目标”想到的[N];贵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姜澎;解读上海“十五”计划纲要(草案)教育目标[N];文汇报;2001年
6 记者 叶辉 通讯员 鲁福钧;绍兴县提出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卫东;提高健康素质:教育目标的新维度[N];光明日报;2003年
8 师晓星;要反思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目标[N];辽宁日报;2003年
9 马建军;东乡实现“普初”教育目标[N];甘肃日报;2003年
10 董驹翔;我们的教育该追求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但武刚;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曾];教育目标的伦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9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向春;群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艳;从习俗的角度审视学校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彦(韦华);论“因材施教”[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榆;丰子恺“童心说”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琼;变革与超越:课堂教学发展价值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翁丽霞;论课堂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禹云闪;交互主体与德育师生关系的重构[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9 谢燕;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及其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艾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0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8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