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时期缅甸教育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缅甸 + 殖民 ; 参考:《东方论坛》2013年05期
【摘要】:在1826年以前,缅甸的教育为传统的寺院教育。1826年以后,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缅甸的逐步确立,近代教育体系逐步在缅甸建立。在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寺院教育也还在发挥一定作用。1920年以后建立的国民学校也是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体系虽然饱受缅甸各界批评,但是相对于寺院教育和国民教育而言,它还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它对近代缅甸社会和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由于殖民政府对缅甸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过低,导致整个殖民时期缅甸的教育畸形落后,这对缅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
[Abstract]:Before 1826, the edu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nastery education in Burma was.1826 years ago.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colonial rule in Burma, the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n Burma. While the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he temple education was also a national school that was established after.1920 year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carried out by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was criticized by all walks of life in Burma, but compared to the templ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it was relatively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I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Burma in Burma.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to the education of Burma, it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Enough, too low investment led to the education malformed and backward in Burma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which had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rma.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批准号:11&ZD08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337;G533.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亭;;论元明清时期中老边地民族与疆界发展变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贾选凝;;热带丛林的“幽灵”与“鬼魂”——泰国新近恐怖片三大母题表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玉安;印度神话传说在东南亚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邓君洋;郑敏;夏哲璇;;打造区域性国际传播平台——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品牌树立和经营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2年05期
6 孔敏素;杨敏;;傣、泰民族族源研究[J];才智;2011年19期
7 黄玲;;谈小乘佛教对老挝民俗文化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8 蓝韶昱;;11世纪~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弱势影响的原因[J];创新;2008年04期
9 郑青青;;浅析中国道教对越南宗教信仰的影响[J];创新;2009年09期
10 贝波再;老挝古都琅勃拉邦城的遗产保护与发展[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2 易文;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4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5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郭建军;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云南大学;2012年
7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沙伦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青青;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韦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韦琴;外来语对老挝语及老挝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5 韩伽伽;试析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的合作问题[D];暨南大学;2011年
6 康甫;论东南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华荣;涉边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梓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文化圈域内传统舞蹈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陈小红;缅甸东枝地区汉语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韦宏丹;越南语职衔称谓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罗爱梅;;论二战后初期日本的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期
3 杜书瀛;再说全球化[J];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
4 稂宁;;论“二战”前德国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兼论阿伦特的民族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詹真荣;;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反对民族主义倾向的历史回顾[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6 松永正义;黄宇晓;;现在阅读竹内好的意义[J];开放时代;2007年03期
7 高龙彬;冯小庆;;关于苏联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思考[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6期
8 金正玄;吴景平;;宗教、民族主义和国家政策:日占时期韩国基督教与神道间的冲突[J];韩国研究论丛;1997年00期
9 马瑞映;论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相悖现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J];世界民族;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敏;;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与实践(1942~1946)[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3 李达三;;甘地是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4 杨晓;;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近代日本殖民教育解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袁冰凌;;雅加达华人公馆探源[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曾玲;;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出版状况[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余定邦;;1824—1885年的中缅交往[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8 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金希教;;韩国的中国观及其保守的历史[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10 廖小健;;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马华种族政党联盟的建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希恩;“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内容(下)[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李世安;从民族主义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于福坚;大国之殇:苏联解体背后的民族主义因素(上)[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于福坚;大国之殇:苏联解体背后的民族主义因素(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李世安;警惕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N];光明日报;2005年
6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文明、民族、国家:流动的边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李秉忠;巴尔干民族起义与现代土耳其的兴起[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特约记者 孙晓萌;回到非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雷颐;法西斯主义理论的致命诱惑[N];北京日报;2005年
10 黄艳红;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民族的诞生[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历;梅斯的法兰西民族身份[D];武汉大学;2013年
3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4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媛;从清教徒到扬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任东波;从帝国到国际共同体[D];吉林大学;2008年
8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刘辉;苏丹内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王学新;日本对华南进政策与台湾籍民之研究(1895-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文浩;近现代资本主义与世界大战的起源[D];苏州大学;2006年
2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勇;民族主义与新加坡现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江振鹏;18-19世纪爱尔兰天主教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岳志强;马库斯·加维黑人民族主义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冯映宇;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芬;新加坡独立之初外资政策的转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伟然;暹罗华侨教育与民族认同(1912-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冠中;试论近代英国的民族主义[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韦薇;冷战后韩国的民族主义及其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5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8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