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自主选择与教育机会平等——与劳凯声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8-07-31 06:30
【摘要】:劳凯声教授通过考察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其吸引力在于其植根于教育学立场,提出了一种教育学看待"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特视角;然而其局限同样明显,它认真对待了学生差异这一问题,却没有说明应该如何为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存在差异的学生合理分配作为稀缺资源的教育机会。基于此,笔者给出三方面的回应,它们分别涉及基于对"教育机会平等观"不同阐释的理论辩护和直觉主义辩护,以及在实践中不同教育机会平等观的制度依赖问题。笔者认为,"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并不能为解决当下中国教育实践中的机会平等难题提供适切见解。因为,对"机会平等"等价值概念的辩护若要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种合理的道德论证。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Professor Lo Kaisheng expressed an "alternative view of equal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Its appeal is that it is rooted in the pedagogy standpoint, and puts forward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pedagogy on the issue of "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However, its limitations are also obvious, and it takes the issue of student differences seriously. However, it does not explain how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natural and social endowments should be reasonably allocated a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of scarce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gives three respons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theoretical defense and intuitionistic defense based on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qual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different views on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practi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lternative view of equal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does not provide an appropriate vie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Chinese educational practice. For the defense of such values as equal opportunity requires a reasonable moral argument for succes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劳凯声;;教育机会平等: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毅芳;符少辉;;构建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3期

2 刘秀峰;张丕芳;;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3 李雁;;浅论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J];沧桑;2010年04期

4 蓝威;;论教育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及法理思考[J];沧桑;2010年06期

5 王世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6 陈爱;;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践逻辑探讨——基于历史发展的视角[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6期

7 李申申;;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陈心慧;;城乡教育差距的制度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西广明;;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10 谢善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与理论依据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秀峰;;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2 管艳琴;王鹭娟;;完善财政拨款体制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习凡;重点中学精英式再生产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妹芝;促进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翔飞;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徐涛涛;我国成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学峰;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陈明月;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教育公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杨晓霞;R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正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印华;伦理学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俊;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公平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汪杰峰;民办学校的政府规制:学校章程的视角[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劳凯声;;公立学校200年:问题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2 钟晓玲;;我国教育投入的城乡及地区差异分析[J];价格月刊;2007年04期

3 董泽芳;张国强;;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J];教育与经济;2007年02期

4 白永秀;任保平;;未来30年改革的主题判断和路径选择[J];改革;2010年01期

5 谢维和;;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兼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J];人民教育;2006年06期

6 林杰;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6期

7 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J];社会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任保平;;后改革时代的标志、特征及其改革共识的构建[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9 刘精明;;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雅风;;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01期

2 腾建恒;;教育机会平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J];天府新论;2006年S1期

3 滕金芳;;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体制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0期

4 薛萍萍;;关于教育公平与学校效能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李西顺;;关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晶;;社会转型背景下推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路径选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江源;王蜜;;论教育机会平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淑华;王立波;;教育机会不平等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年07期

9 李江源;;教育机会平等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9期

10 邹美春;;教育投入差异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缘由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闻慧芳;;化阻为疏,让学生爱网有商量——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控制上网之拙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2 李晓辉;;学生自主选择座位实验报告[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水山;;韩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负担及其对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张磊;;角色体验,“心”感觉——少先队组织心理体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苏文亮;方晓义;;大学生网络成瘾在线专家系统的开发与试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陶明达;;运用咨询评估模式,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慧峰;“我们要给老百姓信心”[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记者 吕禹邋通讯员 包震东;教师分配“自主择校” 城区学校“凡进必考”[N];绍兴日报;2008年

3 符蓉;汨罗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N];湖南日报;2007年

4 马朝宏 刘婷;培训外包,政府成为组织者和监督者[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王雨檬 张旭敏 编译;异国高考的别样风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马丽;大姚县“一帮一”结对助学蔚然成风[N];楚雄日报(汉);2006年

7 本报记者 翟晋玉;重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田豆豆;“点点希望” 能否点燃助学理想[N];人民日报;2007年

9 刘达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走向[N];协商新报;2006年

10 红星小学 张雪萍;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N];鞍山日报 ;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建鸿;中学生责任心形成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勇;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佩佩;大学生创造性理念、团体心理氛围和自由意志观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艳;教师专业自主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荣青;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华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萍萍;教师培训券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绩效的新思路[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提秀雷;学校道德教育核心价值及其教育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笑梅;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英语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技巧的自主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荣田;追求卓越——20世纪末美国基础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鹏;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54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54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