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先秦孝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教育内涵的规定

发布时间:2018-09-07 18:17
【摘要】: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主要构成,并对教育的基本内涵给予了规定。 孝文化源自古老的动物界,直至人类才将孝规范化、系统化。从“雏鸟反哺”到以孝为基础产生的“祖先崇拜”,孝始终体现着其最原始的特色,具有浓厚的原始性;从动物发展到人类,孝不再仅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本能行为,而是被赋予了具体的要求与准则,产生了最早的道德教育说教者,成为了教育的最原始的形式,即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些都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孝文化的本质就是道德,它融合着人类的真善美,是人类最大的美德。在先秦孝文化中,立足于人的本性,要求实现孝,,不只是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其中也蕴含着成长、成才的道理,与教育的基本使命相互贯通。孝教育开始于家庭内部,家庭又作为教育的最早场所,因此,孝文化教育成为了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起点。所以,加强孝文化的教育,不仅对一个人的发展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解决当代教育研究割裂化的现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孝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而存在,其中必然含有一些压抑人性的成分,但那些压抑是合理的、正确的。现代不少学者将孝片面化,将孝定义为压抑的文化,这种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在人性里面总有些恶的成分,孝文化所压抑的正是这些恶的本能与欲望。通过对先秦孝文化的整理,发现孝文化还是强调释放人性的,遵循人性的发展规律。所以,通过对先秦孝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消除对孝文化的偏见,对消除传统教育的误解也有重要的作用, 孝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产生于家庭内部,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由家庭扩散到全社会,成为了社会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成为了统治者稳定其统治的手段和政策。孝文化的社会性的发展,尤其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必然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Abstract]:Filial pie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main component of education. Filial piety culture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animal kingdom, until the human filial piety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From "feeding back the nestling bird" to "ancestor worship" based on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always embodies its most primitive features and has a strong originalit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s to human beings, filial piety is no longer just an instinctive act based on blood relationship. Instead, it has been endowed with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norms, resulting in the earliest moral education preacher, which has become the most primitive form of education, that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These are the cornerston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essenc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s morality, which combines th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mankind and is the greatest virtue of mankind. In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in the Pre-Qin Dynasty, it is not only to be a moral person to base on human nature and to realize filial piety, but also contains the principle of growing up and becoming talented, which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basic mission of education. Filial piety education began within the family and the family as the earliest place of education. Therefor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n human lif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not onl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As a kind of morality, filial piety culture must contain some repressive elements of human nature, but the repression is reasonable and correct. Many scholars regard filial piety one-sided and define filial piety as repressive culture. In human nature there are always some elements of evil, filial piety culture is suppressed by these evil instincts and desires.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pre-Qin Dynasty, it is found that filial piety culture emphasizes the release of human nature and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Pre-Qin Dynasty can not only eliminate the prejudice to filial piety culture,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liminat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ilial piety spread from the family to the whole society, became the basic norm and requir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became the means and policy for the rulers to stabilize their ru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lose combination with politics, will inevitably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and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2;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翎;;从“慈孝”中汲取当代和谐文化之精髓——慈城“慈孝文化”古今面面观[J];宁波通讯;2008年01期

2 郑智辉;论传统孝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冲突和整合[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陈洁君;;对孝文化作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4 徐春燕;;从韩剧看儒家的孝文化[J];寻根;2006年04期

5 江鲁;;以慈孝促和谐弘扬慈孝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通讯;2011年14期

6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峰;;弘扬新型孝德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宁波通讯;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方明;杨兆麟;;中国孝文化初探[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兴汉;谢新敏;;试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郑兴汉;谢新敏;井婷;;孝,教由所生——高校进行孝文化教育之管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王东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与中国孝文化联合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高平;王延东;;浅谈孝文化和家庭美德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赵五家;;浅谈构建和谐老年的新孝文化[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宏勋;;建设社会主义新孝文化的建议[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高平;王延东;;浅谈孝文化与家庭美德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10 李守义;;以德治国与弘扬“孝文化”[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润涛;中国湖北·孝感第五届孝文化艺术节开幕[N];孝感日报;2008年

2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董晓芳 吴坚;孝感学院探索特色办学[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蓝青;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孝文化[N];中国老年报;2009年

4 记者 李旭兵 实习生 娄晓静;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N];河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孙春晓 特约记者 陈立诚 通讯员 魏其宁;让孝文化在绿色中升华[N];淄博日报;2009年

6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罗涟浩 叶力;江北慈孝文化与文明创建无缝接轨[N];宁波日报;2009年

8 张毅玮 李通;淄博市开展孝文化基地推选活动[N];中国老年报;2009年

9 孝昌县邹岗镇党委书记、镇长 李俊东;农村孝文化现状与思考[N];孝感日报;2009年

10 张云宽;观察新孝道 弘扬孝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仁茂;大空间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心科;软件故障分析及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5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姜正国;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伟;先秦孝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教育内涵的规定[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瑛;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玲;孝感与孝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喻靖文;论孝感地方高校孝文化研究与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孝文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9 王愚;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孝文化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伍婷婷;传统孝文化的推行与制度支持[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9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29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