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make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more abundant, in which informal lear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eibo's application in informal learn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model for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It influences students' learning life with its strong user participation, convenience, originality, openness and sharing.
【作者单位】: 湖南图书馆;湖南创智和宇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辉;任建华;;国外非正式培训理念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岸;任英杰;;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混合模式及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张丽;张际平;;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个案研究——以Sybase交流群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王根顺;吴长城;;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6 朱哲;;iPad2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7 柴阳丽;;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8 张艳红;钟大鹏;梁新艳;;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9 屠广越;;构建区域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以大连市“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徐升;孙玉环;;基于SECI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学习社区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立国;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社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芳;网络社区中非正式学习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康立;展品设计与观众学习的关系:一个关于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蜀鄂;基于Elgg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芮;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晓明;基于3G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舒潇,吴芸,谢雨萌,李招忠;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特征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王悦音 ,费琼;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3期
4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5 郑卫兵;赵呈领;刘志英;;协作学习2.0:基于Web2.0的协作学习新范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6 阮高峰;徐晓东;;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建设——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8期
7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珍珍;;社会性软件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杨欣;于勇;;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3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4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5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6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7 张伟平;马培峰;;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曾祥跃;;移动学习定位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蒲倩;;绩效技术视域下的非正式学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10 祁玉娟;;中小学教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消费者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树英;;学生指导与心理应用研究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岳晓东;;谁是最成功、最可爱、最有创造力、最令人崇拜的中国人——香港与内地大、中学生的调查及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婷;;心理辅导课课堂气氛的创设技巧[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焦向红;;网络教育呼唤更深刻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郝丽萍;朱华燕;陈伟伟;;工科院校心理健康多元干预系统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泰峰;邹永毅;周通德;;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康建文;;构建和谐校园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9 ;《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郑晓边;耿北玲;;中专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梅;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N];安庆日报;2006年
2 李远;打造全新多维互动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爱玲 实习生 乔智敏;校园周边咋有这么多辅导部[N];运城日报;2010年
4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军;让学生参与教学[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冯建 姚夏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畅通民声渠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春芜 赵晖 明洁;教育与人才圆桌对话[N];无锡日报;2010年
8 张力;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靖江市实验学校 缪文初;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有效性的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兴化市教育局 夏桂成;开放的课堂天地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爱中华;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娜;数字短片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朱燕娟;在线实践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建超;基于信息技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朋;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丽;社会性网络(SNS)在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娟;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屈艳玲;web2.0技术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竹学雪;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微博的学习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祁玉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5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8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