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的探究
[Abstract]:Our country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 In this process,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edu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lthough this phenomenon is short-term, partial and at a certain level, it has already brought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society.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education" existing in our country,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velop economic construction vigorously,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adapt the suppl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social demand; The enterprise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avoid the high consumption of talents,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and make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 return to a reasonable degre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学青年课题“我国‘技工荒’问题及对策研究”(11CGL067)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永娟;;国内外过度教育之比较[J];山西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2 盛世明;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陈昌伟;信息显示、甄别与我国的“过度教育”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4 吴松;周晓美;;过度教育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6期
5 盛世明;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赵宏斌;教育过度与收益风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7 马文菊;;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1期
8 周翼翔;王学渊;;过度教育、逆向选择和制度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2期
9 魏彦杰;;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的教育体制根源之辩[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01期
10 周翼翔;王学渊;;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孙娜;;对于过度教育的另一种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盛世明;;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西方研究及其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卫安;;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前提条件及局限性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10 刘志民;;信号标识还是网络传递?——教育价值认知相关理论解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淼;岛城教育今年阔步向前[N];青岛日报;2006年
2 谢辉 郑君 蔡大经;适龄童入学率 初中毛入学率力争达100%[N];南方日报;2006年
3 记者 苏雁;苏州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N];光明日报;2004年
4 记者 钟昱;经费新增2182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记者 吴佳佳;“十一五”时期“普九”覆盖率接近100%[N];经济日报;2006年
6 林以勤;精彩教育,走在小康最前列[N];常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邢世国;教育:路将怎样走?[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教育[N];南方日报;2006年
9 李玉兰;全国96%的县(市、区)实现“两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宗河;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景光仪;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隋国玉;过度教育与工资不平等[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远程教育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费菊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经济学思考[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小顺;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5 肖南梓;我国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分析及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6 林丹妮;农村代课教师社会排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3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4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