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恋模式及家庭环境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ttachment model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Methods Thirty-six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Anhui Mental Health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and 33 adolescents with matched age, sex and years of education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experience scale and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s. Results the scores of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attachment anxiety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scores of affinity, knowledge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core of contradi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Attachment avoidance dimension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 grou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ffinity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radi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mension of attachment and avoida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ffinity, emotional expression, entertainment and moral religious view,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radictory factors. Conclusi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patients showed high attachment pattern of high avoidance and high anxiety, low affinity and contradiction among members in family environment. Whether the unsafe attachment model is harmonious family environment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系;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B844.2;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文红;刘漪;范娟;李春波;李敏;王祖承;;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早期创伤史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5期
2 宋新宇;;青少年青春期抑郁症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2期
3 章启秀;潘卫英;黄芸芳;;感恩练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08期
4 张丁丁;;SSRIs并不增加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03期
5 李波;;路优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6 邰鹭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与矫正[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高勇,宫玉春;青少年抑郁症临床现象学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朱昌明;;青少年时期与忧郁情绪伴发的现象[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年03期
9 苏巧荣;耿耀国;苏林雁;陈青;沈少卿;刘军;黄广文;;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程文红;范娟;刘漪;唐慧琴;;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巧荣;苏林雁;李飞;耿耀国;范方;王长虹;任光圆;陈青;黄广文;;青春期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雌激素α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苏巧荣;苏林雁;李飞;范方;王长虹;任光圆;陈青;黄广文;;青春期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苏巧荣;苏林雁;李飞;耿耀国;范方;王长虹;任光圆;陈青;黄广文;;青春期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雌激素β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力舒;;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复发因素的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程群;杨秀双;张秀丽;;抑郁症与自杀行为的多元性分析[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吕粟;任雯婷;姚丽;龚启勇;;难治与非难治抑郁症神经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韩颖琳;姚志剑;江海腾;卢青;罗国平;;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表情时杏仁核脑磁源性信号频率变化[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周盛年;;微量元素与抑郁症[A];首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子璇;任燕;杨红;刘霞;孟婧;梁毅平;;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认知功能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晓一;邢葆平;吴皓;;抑郁症认知功能临床研究综述[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娟;痛失老伴 独居女性易患抑郁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飒 温志勤;心灯点亮满眼绿,,何必长抑郁[N];广东科技报;2006年
3 陈福新;有些疼痛的背后是抑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抑郁症康复需要他人关怀[N];保健时报;2005年
5 葛素红;关注精神卫生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抑郁症病因多[N];保健时报;2005年
7 附二医心理科 戴王磊;漫谈抑郁症[N];温州日报;2005年
8 山东省安康医院 孙秀娟邋刘宜东;微笑抑郁症困扰职场人[N];健康报;2007年
9 徐世坤;抑郁症, 不可等闲视之[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早报记者 李yN;上海目前有25万抑郁症患者[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甜;抑郁症相关蛋白树突细胞核蛋白-1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郑兴东;CRH、ACTH、NPY和GAL在抑郁症发病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黄晓琦;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姗姗;人体下丘脑室旁核多基因平衡紊乱与抑郁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彭代辉;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及任务激活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黄沛钰;1.图形创造思维中抑制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2.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吕梅;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吴丽敏;大鼠抑郁症模型中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田旭升;中西方医学文化观照下的抑郁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英;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林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马丽珍;抑郁症去甲肾上腺素信号转导通路及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4 周成超;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轩;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满力;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中c-jun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兑立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及药物疗效的关联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毛羽;应激性抑郁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吗啡成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立谦;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Egr-1的变化及万拉法新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5年
10 杨致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应对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2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0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