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述论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the education of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which was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articipated by social scholars, moved to the front stage of history.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it experienced the initial period before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period of brilliant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period of rapid diversion and decay after the wa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ethnic edu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t has not played its due role because of the troubl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廷中;民国时期贵州的边地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2 郭士礼;;学术选择与国家建构——论抗战时期大夏大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与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3 徐德莉;;抗战视窗下西南蛮区风俗习尚改良运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创立与演变——以中央政府一级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2 冉志;杨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项建英;;近代中国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4 贾冀川,张蓉;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娄贵品;;杨森主黔时期贵州民族政策的制定[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6 李良品;论国民政府时期贵州的民众教育[J];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04期
7 郭士礼;;庄学本西康民族文化考察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8 龙海燕;;近代基督教在西南彝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9 史经霞;;试论近代社会变迁与贵州民族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10 张军;;对抗战初期关于高等教育方针争论的几点评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璇;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4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肖良武;云贵区域市场研究(1889-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6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丁晓蕾;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谢安辉;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雪丽;从王朝天下到民族国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储德天;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共同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桃兰;私立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阳红;战争烽火中的学生文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曼;清末民国时期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吴晓娜;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抗战影响探究(1931—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永民;抗战时期的西南边疆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朝辉;抗战时期的高校学生救济[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皓,张福记;论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确定[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平;张建中;;对近代边疆教育研究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林力;民国时期云南边疆教育状况探颐[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余锦龙;;民国时期西藏教育浅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那森巴图;从实际出发,改革民族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5 程立新;;发展民族教育必须适应民族经济建设[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1年03期
6 祝显福;;对发展我州民族教育的一些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2年01期
7 罗正富;依法治教 保障民族教育稳定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1995年05期
8 张卫玲;全面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全国民教处长工作会议暨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班综述[J];中国民族教育;1997年06期
9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发展问题探析——全国民族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10 ;扎扎实实办好民族教育——省人民政府召开民族教育工作会议[J];四川教育;198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忠恩;;岭南国语教育重镇:广州市立国语讲习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熊贤君;;民国时期湖北私塾的现代化整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熊焰;;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与评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安永新;;明清时期贵州民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熊明安;高慎英;;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何东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第三次研讨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邹时炎;卓晴君;张健;朴胜一;李晋裕;宋尽贤;李正心;毕诚;方晓东;王明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越 刘见;民族教育发展将再提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记者 牛喜林 通讯员 张新;甘肃力促民族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高平;内蒙古夯实民族教育基础[N];光明日报;2002年
4 记者 许鹤;巩固“普九”成果 发展民族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5 ;发展民族教育要着眼于长远[N];吉林日报;2001年
6 夏越 刘见;民族教育发展将再提速[N];西藏日报;2003年
7 索伦格;肃北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见成效[N];甘肃日报;2009年
8 王伟;锡林浩特市注重发展民族教育[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9 李志恩;云南大力扶持民族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1年
10 段明利;构建民族教育的多元一体化体系[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8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艳丽;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袁绍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丽;民国时期学校家政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与民国时期科学教育(1912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旺杰;民国时期青海新式教育的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9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望;湖南实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1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