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美育

发布时间:2019-02-19 09:57
【摘要】:生态美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它的提出有美学学科、社会运动、理性认知等多方面的背景。生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生态审美人",其具体目标包括观念、情感、态度、境界、责任、价值、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实施领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学校的生态美育形式主要有独立设课、渗透结合、户外课程教学、生态主题活动等;家庭生态美育的途径主要是提倡绿色生活和消费;社会生态美育可以采用媒介宣传、艺术熏陶、实践体验、典型示范、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方式进行。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truct "beautiful China". It has many backgrounds, such as aesthetics, social movement, rational cognition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ecological aesthetic person". Its specific goal includes concept, emotion, attitude, realm, responsibility, value, behavior, ability and so on. Its implementation field includes three aspects: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The main form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chools include independent courses, permeation and combination, outdoor curriculum teaching, ecological theme activities, etc. The main ways of family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are to advocate green life and consumption. Social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media propaganda, artistic edification, practical experience, typical demonstr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voluntary ac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形象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7 陈也奔;;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8 陈也奔;石英;;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与机体哲学的联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9 陈也奔;李占刚;;后现代环境伦理学对哲学主体关系的偏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10 陈也奔;;环境伦理学的双重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9 于文杰;;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生态思想演进的历史形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寇东亮;;自然认同的人学根据[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钟贞山;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瑾;谈中师体育教学目标的构筑及其实施[J];体育科研;1999年04期

2 罗萍;宗晓琴;;对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1年01期

3 潘青;国家助学贷款:现状、目标与实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艳;;基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学校道德教育审视[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5期

5 乔庆荣;;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李垎;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1期

7 张小千;;浅议研究性学习[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9期

8 王玉斌;;教师进修校教师研究性学习初探[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袁峰;陈四光;;美国死亡教育发展概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丛梅;;中美MPA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华;;班组建设评价标准的实施与应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2 高桂林;焦跃辉;;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的实施[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周同友;梅中海;李鸿雁;;实施“四抓”措施建设学术生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影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三级课程实施再思考——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谭晓彪;;大型衡器土建基础修复方案的探讨与实施[A];称重科技暨第八届全国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邦初;;福建省节能工程的组织实施[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7 王运祥;;实验习题课教法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鄢志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王永炎;;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梁菲;颜晶晶;;从“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看标准技术战略的实施和应用[A];2008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新波;论学习型体制转型[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永平;贵州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灿;企业经营战略业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栾甫贵;会计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3年

6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涂敏;我国港口民营化动因、目标及模式选择[D];浙江大学;2008年

8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李孔岳;目标、效率与治理结构选择[D];华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霞;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业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钱真;高中性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萌萌;当前宏观政策下绍兴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素英;《行政许可法》实施障碍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旭红;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睿;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霞;文化对ERP实施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邓小花;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翠芝;巍山一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尹大勇;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6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26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