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调节与“冷“”热”抑制控制的发展特点
[Abstract]:In this study, "cold" and "heat" inhibition control task and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regulation status of 3-year-old 5-year-old children, and the ag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d "heat" inhibition contro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motional adjustment strategies were alternative activities, problem solving,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and less passive coping, vent and other emotional adjustment strategi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3-5-year-old children more adopt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and less use vent strategy. 3-5-year-old children's "cold" suppression control has obvious development at the age of 4 years. Over 4-year-old children pass more than 70% of control tas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of "heat" control in children is the 5-year-old, "hot" control tasks such as gift delay and disappointment gift use alternative activities for 3-year-old 5-year-olds, problem solving,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and vent and other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s.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ill affect their peer accep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bility in the future. Adult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uide children to adopt pos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ntrol ability of inhibi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control ability.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儿童发展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XLX036)的资助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芳;陈国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2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成碧;陈永进;周研茹;;儿童行为发展中的情绪自我管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黄宪;;情感调控在儿童早期学业成就中的作用[J];兰州学刊;2008年S2期
3 徐岩;;父母关爱行为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以儿童个体情绪调节为中介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仝聪;郑安云;;情绪调节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综述[J];网络财富;2009年11期
5 吴念阳;陈晓颖;杨艳芳;;幼儿亲子依恋行为同师生依恋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5年02期
6 郝春东;刘晓燕;;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7 陆芳;陈国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8 王燕;王异芳;方平;;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9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影响效果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9期
10 高雯;陈会昌;;父母分歧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瞿鸿雁;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陶丽霞;珠心算训练对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5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丹凤;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熊文琴;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爱芹;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娜;两岁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海燕,姜媛;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朱迎春,郎森阳,王玉凤,刘津;幼儿困难气质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年04期
3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两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其问题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4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5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6 王莉,,陈会昌;2岁儿童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J];心理学报;1998年03期
7 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J];应用心理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陈会昌;2岁儿童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J];心理学报;1998年03期
2 潘苗苗;苏彦捷;;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3 刘志军;皮艳花;;大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3期
4 郑文晓;;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角度的考察[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5 刘志军;刘旭;冼丽清;;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6 刘志军;白学军;刘旭;;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5期
7 谢金菊;;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4期
8 郑杨婧;方平;;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9 王亮;张英;;高中生主要生活事件、情绪调节与焦虑的关系[J];教师;2010年14期
10 马英;方平;刘扬;乔云雁;;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量表的编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悦;;情绪调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朱艳新;杨丽珠;张日f;;大学生愤怒情绪调节策略结构及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陆一萍;;情绪调节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董妍;俞国良;;中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调节:类型、特点及其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国法;朱伟;王催春;;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理论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梅;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胡静;视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依恋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贤英;大学生双向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韩晓琼;高一年级学业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云君;初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田琳琳;高中生英语学业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培养[D];河南大学;2011年
8 邹晓燕;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莉;情绪调节策略、自我宽恕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10 姚屹北;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材料记忆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3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3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