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节里寻找什么
[Abstract]:......
【分类号】:G5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凡夫;;教师节咏叹调[J];教师博览;1996年10期
2 覃毓文;;立师德 铸师魂——写在第2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J];广西教育;2008年26期
3 田春林;;变味的教师节[J];师道;2009年09期
4 张嘉玮;陈军;;当孔子遇上教师节[J];中文自修;2010年12期
5 孙杰远;教师的光荣——教师节感言[J];广西教育;2003年26期
6 郭力萍;乔宏;李福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献给第25个教师节[J];青年教师;2009年08期
7 王锡刚;;感动——写在教师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09期
8 林斌文;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9 石炳芝;;尊师与教师节[J];教师之友(小学版);1994年08期
10 张乾;辛勤园丁须防健康杀手[J];保健医苑;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丁兴坤;;教研写作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写作实绩的影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沈芳;;和谐,统一的空间序列——贵州大学三主校区校大门方案设计[A];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第二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陈济谋;;学习和发扬陶行知精神 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程守艳;;浅析贵州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爱与责任的守望[N];安徽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潘强;订单实训 送给教师节的一份重礼[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记者 初霞;提高素质锤炼品格 传承文明争做表率[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傅云;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N];江西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清;烛光点点 洒遍三江都是情[N];乐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靳晓燕;爱与责任:纪念第二十一个教师节[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包晶;我市隆重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本报评论记者 陈健;问题不在送礼,而在教师自律[N];嘉兴日报;2008年
9 记者 胡孙华邋通讯员 邹永宁;庆祝第24个教师节[N];长江日报;2008年
10 蔡继乐;爱与责任涤荡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毋丹丹;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D];西南大学;2013年
7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8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彩霞;非规范性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6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7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菁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红英;新课程视野中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63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6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