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on improving coping style of freshme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19 freshmen in Yangzhou University were treated with fitness prescription exercise by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psychometric method. Results the main effect of fitness time on problem-solving dimension and problem-oriented coping style was significant (P 0.05). 12-week exercise had better effect on problem-solving dimension and problem-oriented coping style than 6 week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on complaint, withdrawal, suppression dimension and avoidance was obvious (P 0.05 or P 0.01), 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group aerobics and basketball on college freshmen's coping styl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adminton. Badminton and basketball events with different fitness time and intensity had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oping style than aerobics exercise (P 0.05 or P 0.01). Time 脳 intensit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ch dimension of coping style. Conclusion the main effects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time, item and intensity on improving the coping style of freshmen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DLA06018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崔冬雪;刘希佳;何涛;;高师女大学生身体锻炼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抑郁倾向的相关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唐玉和;杨海英;杜俊秋;;不同个性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3期
3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4 李林;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6 李士保;席波;付茂笋;孙付胜;;城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7 毕业;陈涛;;运动处方锻炼对中考前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8 杨昭宁,李国榕;高师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境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9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芹;师范院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宏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时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周成林;赵洪朋;;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取得的突破与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磊;殷恒婵;王茜;傅雪林;;应对策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间的中介作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吕薇;英玉生;;高职生自尊与应对方式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孙金玲;郑丽;;资源保护模型述评[J];才智;2009年23期
10 姚娜;;高校学籍预警系统建构初探[J];才智;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德同;占玉珍;;不同锻炼频度和锻炼类型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汪伦;;大学生焦虑水平与日常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美红;城乡差别视角中农村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剑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芳蓉;大学生学业压力源与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黄玉山,邓树勋,曾們,张琴,毛昌全,谢平;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体育学刊;2003年06期
4 李林,陈丽娟,季浏;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与科学;1998年02期
5 李宁,涂星光,赵虹,张河川,李春轩;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6 韩娟,吴汉荣,余毅震,杨森焙;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6期
7 田旭;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个性与应付方式探讨[J];中国校医;2002年06期
8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9 陈琦,吴志功,苗逢春;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10 张卫东,黄伟清,叶斌;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生;袁锦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的应付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2 傅安国;邓军;;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3 丁凤琴;;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1期
4 吴娟娟;冯源;陈旭;;大学生应对风格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4期
5 姜峰;张淑媛;郭秀丽;段秋红;关旺;栗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7期
6 俞觉鸣;凌荣华;沈杰;郑全全;;高中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9期
7 张海丛;边丽;;听力视力障碍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应对方式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1期
8 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9 刘新丰;郑涌;李昌俊;;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与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6期
10 康育文;康湘文;;内地某高校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张妍;向燕辉;陈红;;四川地震灾区群体灾后人格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国华;柳宝祥;李艳祥;邢淑芳;王玉霞;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长生;解缤;付全;;运动时间知觉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健;学生的智商与情商[N];兵团日报(汉);2000年
2 李顺如 王林英;边缘型人格障碍[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吴芳和 通讯员 张灿灿;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心病”?[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广西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学生缘何作弊[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到底多少大学生有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陈香瑶(福建省龙岩二中);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尹超(北大附小);心灵放飞[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曾遗荣 通讯员 祝正洲;给心灵开扇“窗”[N];湖北日报;2001年
10 徐浩渊 博士(美国);老师心理也需“减负”[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芮秀文;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何莉;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9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8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