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人性化教育:现代教育的不易旨归

发布时间:2019-06-02 16:47
【摘要】:本文通过探析人性化教育的内涵和现代教育的旨归所指,从当下教育的现状呼唤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应以人为本,关注并致力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这是人性化教育的不二选择。同时,提出了实施人性化教育的若干策略选择。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zed education and the purport of modern education, this paper calls for the necessity of humanized education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ich is the only choice of humanize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舒婷;梁春;;人性化——教育的应然走向[J];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2 吴天武;心罚:一个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兼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3 蒋永华;人性关爱:现代教育的呼唤[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4 平先锋;;浅淡教育人性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5 牛国林;论教育人性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月;;高校人性化教育实践与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周静;刘国红;;涂尔干人性论思想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梁春;;让教育回归人性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4 渠敬东;;卢梭对现代教育传统的奠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5 冯跃;;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罗文芳;;现代教育中“人”的缺失现象分析[J];才智;2009年34期

7 刘东尼;;教育人性化的发展与探索[J];成才之路;2009年35期

8 平先锋;吴海良;严星;;浅谈教育是“硬”的艺术[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9 李武;;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大家;2010年19期

10 张文静;李亚莉;;论弗莱雷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3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6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谭同学;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张咏梅;媒介人性论[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洁;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娜;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慧琴;草根青年公益组织运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燕丽;高中作文人性化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江峰;人文教育浅论——兼论特区职高数学教育的人文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湘韵;问题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红彬;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雪;师爱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彬;追溯中的理解[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国玉;人师的魅力在于人性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金泰昌 ,何培忠;世纪大转换时期关于教育的思考(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3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孙传宏,孙元涛;教育:难解的乌托邦情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5 吴天武;心罚:一个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兼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杨清萍;摈弃体罚 文明执教[J];教育艺术;2003年08期

7 罗晓路,俞国良;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昕亮;;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必然性解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雪梅;;论人性化教育[J];教书育人;2008年09期

3 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二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4 王会新;;论哲学教育以人性化为基础[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5 周景春;赵继伦;王辉;;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化教育与实施途径浅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5期

6 张理科;石湘伟;;以人为本 树立人性化教育观[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1期

7 梁春;;让教育回归人性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8 刘万路;;加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向度[J];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9 丁艳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5期

10 张文静;李亚莉;;论弗莱雷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臧伟伟;伍新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赵现中;王玉洁;;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余蓉蓉;伍新春;;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佃霞;于萍;司继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彬;提高人性化教育素养[N];贵州日报;2004年

2 肖巍;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改变世界的意识和能力[N];学习时报;2007年

3 曹程程;体罚学生的心理症结[N];人民日报;2006年

4 山东青岛十一中心理咨询室 王国香 管冠生;师者:无权懈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 周如俊;“封闭”管理也应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夏 坚;慎行“刚性管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叶慧君 丁德兴;取消 “三好学生”评比如何[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闫 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续)[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信息化受困通才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苏红玫;德育不能有“盲区”[N];吉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人性化教育的探寻[D];河南大学;2003年

2 胡朝阳;论人性化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关守义;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4 于萍;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婉文;开放教育述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金素;中小学教师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晓燕;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尹晓明;中学教师艾森克大三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胡丽萍;小学教师压力源、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1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91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