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教育模式及其对当前乡村学校发展的文化意蕴
[Abstract]:Zou Ping's educational model is not only a bl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but also the practice of Liang Shuming's Neo-Confucianism. Its essence is an attempt to reconstruct rural culture. It promoted the flow of intellectuals from the city to the countryside, restrained the blind worship of western culture, created a new rur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moral spirit,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ural school culture at that ti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chools should emphasize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intellectual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ignific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radiation and edification of moral spirit. It shows the realistic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Zou Ping's educational model.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项目“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适切性问题研究”(11YJA880036) 2012年度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12YJA8800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纪德奎;赵晓静;;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文化的现实形态与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6期
2 赵恕敏;纪德奎;;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定位与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爱景;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夏明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D];湖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艳;张云英;;浅论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敏;论梁漱溟的伦理本位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3 刘庭甫;论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工业化思想[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佟玲玲;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晓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的职业教育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7 米晓妍;青海省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朱汉国;一份可资借鉴的遗产──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刘一民;梁漱溟乡村建设模式述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洪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6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7 段珊珊;;浅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文化思想因素[J];党史文苑;2009年02期
8 李善峰;梁漱溟的现代化思想初探[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9 孙崇文;;理想与实践:乡村教育运动中的陶行知和粱漱溟[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林善浪;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远;;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J];同舟共进;2008年01期
2 欧阳艾狄;《梁漱溟的勇气》和话语问题[J];书屋;2000年07期
3 宣炳善;;梁漱溟的文化人格结构及其境界圆融——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9期
4 杨志龙 ,李硕豪;梁漱溟乡村教育实践介评[J];河西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刘风才;张永汀;;梁漱溟的“中国问题之解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刘风才;张盈盈;;梁漱溟的“中国问题之解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陈留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幽[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9 马勇;;梁漱溟 现代化不应牺牲农民[J];中国报道;2009年11期
10 党宁;;梁漱溟:匠心独运的中国乡村教育大师[J];教育与职业;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管怀伦;;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艰辛探索及其对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黄海华;;乌斯宾斯基创作中的农村主题[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莉;经盛鸿;;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与一个知识分子的浮沉荣辱——刘师培的思想嬗变及其教训[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6 刘丽;;辛亥革命前贵州的党派和知识分子[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7 朱睦卿;;梅花总向自由开——从高启、徐霞客的梅花诗看明代知识分子自身意识的觉醒[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孟令方;;关于当前科技系统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分析[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主论坛暨开幕式上的致辞[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伟强;程义勇;王冬兰;侯s,
本文编号:2496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96324.html